株洲網訊(株洲晚報記者 成姣蘭)休閑垂釣,本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然而50歲的宋建芬,卻因此命懸一線。10月14日,他在三門鎮垂釣時被電擊,全身燒傷面積達75%以上,目前尚未脫離生命危險。
講述
鐵路邊燃起火光,人倒在地上
事情過去5天了,傷者還沒有好轉。19日上午,記者到醫院采訪時,宋建芬還在重癥監護室,家屬只能通過可視電話看到傷者的情形。
傷者兒子宋志鵬介紹,他們一家是荷塘區太陽村人,父親喜歡垂釣。14日早上,父親出門釣魚了,到下午1點多,他突然接到父親被電擊的電話。
宋建芬當天與兩位釣友一起去釣魚。據釣友介紹,當時他們在三門鎮一河邊釣魚,宋建芬在鐵路邊上垂釣,與他們相距較遠。忽然,他們聽到鐵路邊“嘭”的一聲響,于是往鐵路邊瞧,只看到一堆火光。
“這兩個釣友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于是給父親打電話,沒人接,才懷疑出事了。”宋志鵬說,等釣友趕到現場時,只看到父親躺在鐵路邊上,只有左腿下部有一些布料,其他部位衣服都被燒毀,腰上的皮帶尚未燒完,于是趕緊撥打了120。
他們推測,宋建芬是換地方垂釣時,路過鐵路時釣竿觸電被燒傷。
傷情
生命體征平穩,能否挺過感染期是關鍵
從14日到19日,宋建芬經連日搶救,生命體征已經平穩。目前,宋建芬還在重癥監護室。
株洲市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曾良玉表示,病人燒傷面積達到75%以上,所幸內臟并沒有損傷。目前,病人還處于休克期,由于燒傷面積過大,能否挺過感染期是關鍵。
提醒
少穿尼龍材質衣服,垂釣時避開電線
曾良玉說,如果是棉質衣服,打兩個滾還可能熄滅身上的火,但事發時宋建芬穿的是尼龍材質的衣服,一點即燃,導致全身皮膚重度燒傷。
曾良玉提醒,不管垂釣與否,平時應盡量不穿尼龍材質的衣服。
據宋志鵬介紹,宋建芬釣魚時用的釣竿是碳素材料的。株洲市一漁具店老板表示,釣竿主要分兩種,碳素材料和玻璃材料,玻璃材質不導電,但較重,碳素材質的釣竿容易導電,他們曾聽說過甩竿時被電打的情況。在賣出碳素材質的釣竿時,他一般都會提醒對方,盡量選擇空曠的區域釣魚,盡量避開電線、高壓線,避開雷雨天氣,以防觸電。
另外,垂釣時,盡量選擇熟悉的水域,避免下水,高溫時節注意防暑,并帶上驅蟲、防蟲藥品,結伴出行,時刻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