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以小陽線報收,而全天呈現寬幅振蕩的拉鋸態勢,既有明顯的沖高,也再度出現了局部的跳水,這說明盡管昨日大跳水制造了局部的急跌效應,為市場反彈提供了超跌的動力,但整個市場人氣恢復需要時間,很多的資金依然處于驚弓之鳥的狀態,稍有風吹草動便出現大幅振蕩走勢。中長期反彈趨勢沒有改變,短期調整更利于中期行情,這個在7月和8月都是如此,包括9月第一周逼空也是得益于之前的充分調整。玉名認為指數下跌是在新高后因為解套盤和獲利盤而出現的調整,那么就需要將這部分力量消化然后再度沖擊高點,從這個角度來看,調整并沒有實現效果,至少量能方面需要一個大幅縮量的過程,從天量回歸到常規水平之下,這個就類似于之前8月收官三天時連續縮量結束調整,而9月增量逼空的效果。從利空效應來看,新股申購將在未來一周內密集出現,這樣的抽資壓力很大,同時基本面利空數據壓制權重股的護盤空間,而題材股則需要一個主力派發的過程, 那么至少還應該有3-5個交易日才能夠將調整要素消化。
資金面,8月29日至9月12日,國內的大盤藍籌ETF被凈贖回超過30億份,如果按照每只ETF當周的成交均價估算,這意味著短短兩周內,便有高達60億元資金從藍籌ETF中撤資。在海外資金大規模流入RQFII ETF之際,國內的大盤藍籌ETF卻在過去兩周遭遇了較大規模的贖回。玉名認為這主要是近期公布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所以在一波反彈過后,資金開始對藍籌ETF進行規模式的贖回,這顯露投資者對于藍籌股的謹慎態度。從7月開始,海外投資者近期對中國的關注度明顯提升,其中全球型基金近兩個月對中國的倉位配置比例明顯提升。基本面為大盤上漲提供了支撐,A股上市公司201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3.69萬億元, 同比增長6.55%;實現營業利潤16701億元,同比增長10.76%;實現凈利潤12662億元,同比增長 10.19%。因此國內經濟運行是關鍵因素,如果經濟復蘇連續低于預期,海外資金流入難以延續。
技術上,近期行情分化的特征已經很明顯了,滬強深弱,按照調整幅度和走弱的節奏來看,分別是創業板、深成指、滬指,創業板暴跌超3%,成為重災區,大量個股跌幅超過5%,意味著題材股短期內存在著較大的風險。而滬指是最后調整的,但其量能在9.16日的行情中也創出了歷史天量,說明大量資金在完成獲利換籌的動作,拋壓力量強而低位承接力度也不錯,才會形成天量。玉名認為9.16日的巨量長陰是穿頭破腳的走勢,上破創新高,下破2300點創出了近期低點,結合上周三連星和中陽走勢,這樣形成了喇叭形態,這是一種多空分歧放大的形態。而深成指走弱更為明顯,已經連續7天調整,也是正是從該指標角度出發,本周初我連續提醒股民指數已經出現走弱的預警信號,而該指數先行調整并未止跌反彈,那么滬指也必然還有一個調整的過程。
綜合來看,天量長陰給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不能很快被消除,滬指高位長陰,而深成指則失守二十日線,技術指標高位的全面變差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消化,更為關鍵的是從本周四的18日開始,乃至下周三24日都會有密集的新股申購,其中24日有8只新股集中申購,這樣的資金壓力是巨大的。熱點方面,由于近期陸續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不甚理想對市場形成利空,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終是抑制了大盤藍籌股發力。玉名認為近期指數得以持續高位震蕩,均是靠題材股的輪番支撐,但板塊輪動的加快,使得市場操作難度逐步加大,而指數調整后由于題材股浮盈很多,籌碼又比較松動,必然是資金派發首選,這是需要股民注意的,此外類似傳媒、科技、軍工等近期漲幅較大的品種也需要兌現利潤,先降低倉位,等待調整要素釋放后,在國慶長假前在重新博弈也不遲。局部依然可以博弈的就是前期提到的價值股,比如說重組預期明確的國企改革類個股(玉名微博“解套金股”46期有詳細分析)和受益10月政策周期的農業板塊(“解套金股”47期),以及較為抗跌的消費板塊,這些都是值得股民重視的。指數調整是風險的釋放,也是為下一波牛股醞釀機會,而且每一波調整也恰恰是甄別個股強弱最好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