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農業銀行(601288.SH/01288.HK)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農行副董事長、行長張云指出,計劃今年發行優先股400億元,成功后資本充足率會有0.4個百分點的提升。
作為有效的補充資本方法,銀行紛紛搶灘試點優先股,首輪共計約3000億元。張云指出,8月14日,農行上報發行優先股計劃,總規模為800億元,目前該計劃已獲銀監會批準,正待證監會審批。待監管獲批后,農行今年只發行其中400億元優先股。
農行半年報披露,截至6月末,按《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及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65%,均較年初下降0.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83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1.89%,環比上升0.02個百分點。
對此,農行董事會辦公室主任許多指出,一級資本充足率環比下降了0.83個百分點,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二季度實施了575億的分紅,影響了資本充足率0.55個百分點;第二,內評法的影響較大。農行作為首批實施高級資本管理辦法的銀行,半年報按照新口徑統計。監管要求,超額撥備需要計入二級資本,即超額貸款損失準備差異部分按 9.52 倍調整計入風險加權資產,這對一級資本充足率產生了較大影響,拉低其1.01個百分點。
“自IPO起,農行向社會公開承諾,三年內不進行股權融資,迄今我們已經全面兌現了對股東的諾言”,張云指出,目前金融監管體系有一些變化,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規則有所提升,因此,農行將采取多種資本管理措施以應對。
2014年4月,五大行及招行成為首批實施內部評級法的銀行。該資本計量法對于零售業務的風險權重降低,對于同業業務的風險權重升高。一位銀行分析師對財新記者指出,內評法對銀行的影響還是較大,銀行資產質量的差異會反映在資本消耗上,從而銀行需要根據資本充足狀況進行資產組合調整,進一步管理資產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