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獨資醫院有望突圍
“醫療作為服務性行業中的一個子行業,阿特蒙醫院的入駐具有標志性意義。”易貿資訊宏觀研究部資深分析人士馬泓對記者指出,“上海雖是我國醫療中心城市,但醫療整體水平較之歐美發達地區仍有很大差距,在醫療資源的分布與人口結構變化存在不相適應的情況,醫療水平進一步提升除了內在挖掘外,積極引入外部資源,擴大對外資醫療水平和技術的引進也十分重要。”
在阿特蒙醫院有望成為第一家落戶上海自貿區的外商獨資醫院背后,還有不少的外資醫療機構對進駐上海自貿區表現出積極態勢。一眾醫院之所以翹首企盼,則是由于中國正在減少對外商獨資醫院的設立限制這一大政策背景。
2010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中提出:“對具備條件的境外資本在我國境內設立獨資醫療機構進行試點,逐步放開。”但是,上述政令頒出的三年內,試點的腳步仍然較為緩慢。
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中,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療機構。今年7月1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出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新31條”措施中,取消了外商投資醫療機構投資總額不得低于2000萬元的最低限制。
對此,業內人士多認為,借由上述政策利好,未來上海自貿試驗區內可能會出現不少外商投資的特色診所。
“根據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重點工作任務》的政策導向,中國正在逐步放寬合資醫療機構的準入條件,并減少對外資持股比例的限制。上海自貿區作為中國改革的前沿,建立外商獨資醫院,有利于引入全球頂尖醫療設備技術,從而提高本地醫療設備的升級,造福于民。”馬泓表示。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阿特蒙醫院的入駐計劃,可能只是我國政府在服務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具體領域的開始。
今年7月4日,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在瑞士日內瓦的記者會上表示,商務部正在和相關部委進行研究和考慮,在北京、上海等七個城市允許設立外資獨資醫院。王受文表示,這是一個試點,如果這個試點成功的話,對醫療行業的發展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