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輪發行的新股暴力炒作,時下已成為一些專家的批判對象。個人認為,新股暴炒是游資一次成功的以小撬大、由點及面的運作。從3478點以來,股市人氣一直低迷,根本原因在于市場上沒有賺錢效應。中國股市為何走熊?正如我的一貫判斷,就是全流通后遺癥,每一筆IPO增量都意味著大小非的存量大增。而現在提出年底前將推出注冊制方案,這意味著史無前例的大小非套現潮將到來。
此時此刻,沒有人想到第二輪IPO能招來如此瘋狂炒作。這說明什么?市場上并不缺錢。同時,更不缺乏追漲的勇氣,缺少的賺錢效應。沒有賺錢效應的股市就是應該折價,而且應該大幅折價,這才符合資本邏輯,因為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都是資本定價重要考量因素。
眼下,新股們的大漲特漲,已成功激發市場人氣。如景興紙業(股吧)們的瘋狂就是派生現象。有人說:這是亂炒,最終要打回原形。本人認為,這就像凱恩斯所說,從長遠看,我們都是要死的。像摩托羅拉今日的破產,并不能說當年引領手機潮流時其股價狂牛表現就是錯誤的。一直試圖教育股市,一直試圖教訓投機者,這就是一些經濟學家、證券研究員以及監管層的關注點。
其實,中國股市當下最大的矛盾,就是無限供給的新股和大小非的套現壓力,和股市增量資金無意入市之間的供需矛盾。至于市場投機狀況如何,不應該成為監管對象,當然,這種投機本身要合法。同時,市場本身會制裁過度投機者。
均值回歸是市場的內在力量,早晚會發生作用。新股的炒作就是這樣。但這種投機氛圍,在當下的市場,使得虧損累累的存量股民,有了一些敢于博弈和增持股票的勇氣。同時,更是吸引增量資金入市的小小因素。
要使中小投資者享受到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紅利,本人認為答案就是一個:讓投資者贏,而不是永遠虧損。只有將投資者盈利放在股市改革首位,股市才有明天。這也是第二次新股改革成功且讓市場接受的原因之一。
所以,給監管層建言:別因為新股一亂炒就加大發行量,加快發行速度,將一點點賺錢的火苗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