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磐安縣仁川鎮采訪時,發現一張“五色民情地圖”。鎮干部有了它,不再擔心進村入戶時進不了門、說不上話、辦不成事。這張以鎮干部入戶收集民情信息為基礎,匯總分析后繪制而成的“五色民情地圖”,已成為當地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親民地圖。(7月6日 浙江在線)
記者在仁川鎮采訪看到,轄區28個村、5516戶村民,在“五色民情地圖”中都可以找到,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村民群體,紅色代表黨員干部或有威望、有影響力的農戶,藍色代表老弱病殘或低收入農戶。鼠標一點,電腦就顯示其家庭情況及所需所盼。筆者認為,“五色民情地圖”成為干部了解轄區群眾情況的“詞典”,這對黨員干部走好群眾路線,服務好群眾,無疑是很有幫助作用的。
各級黨員干部在走群眾路線,服務群眾的時候,能夠真正地了解群眾所需所盼,根據群眾的情況,對癥下藥地地幫扶群眾,這對黨員干部真正做到群眾最需要的,就是我們黨員干部最努力的,從而把服務做到群眾的心坎上,讓群眾滿意。這既讓黨員干部走好了群眾路線,幫扶好了群眾,也讓黨員干部的群眾工作得到落實,讓群眾滿意。
心系磐安縣仁川鎮每一個駐村干部心血的“五色民情地圖”,成為黨員干部了解和掌握群眾情況的“詞典”,這對干部,特別是新來的干部,盡快熟悉群眾情況,盡快讓自己的工作走上正軌,無疑是很有幫助作用的,而且由于鎮里將民情信息錄入電子信息平臺,這對干部在走群眾路線的之前,就了解好掌握和群眾的第一手情況,然后在根據群眾的具體情況,心中有數地去幫扶群眾,服務群眾,這對干部走好群眾路線,無疑是幫助多多。
“五色民情地圖”對黨員干部了解群眾,走好群眾路線是有幫助的。但黨員干部并不能因為有了“五色民情地圖”,就不再深入群眾了,不再去走村入戶了,那也是極端錯誤的。
作者: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