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威懾,再次觸發車企主動降價。昨天,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宣布,調整部分產品及零配件價格。其中Jeep大切諾基SRT8價格下調6.5萬元,大切諾基5.7L旗艦尊悅版價格下調4.5萬元;大燈、外后視鏡、起動機等145種零配件價格將下調20%。汽車業界人士分析,持續4年的汽車反壟斷調查臨近收官,多家車企可能難逃重罰,主動降價是車企試圖獲得從輕處罰待遇的嘗試。
關注點一
降價后國內外差價仍高
8月3日,北京奔馳銷售公司罕見地在周末發布最新消息,上萬種維修配件價格9月起平均下調15%。其中擋風玻璃降價29%,轉向助力泵降價24%,散熱器價格下降16%。這也是繼7月份奔馳全系車型常規保養套餐價格平均下調20%后的第二次降價。
即便如此,奔馳依然成為反壟斷調查的重點盯防對象。有消息稱,8月4日上午10時左右,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小組突擊查訪位于滬青平公路989號的奔馳上海辦事處,多名奔馳高管被約談,辦事處內多臺電腦被強行檢查。對此,國家發改委和奔馳公司昨天均沒有回應。但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調查直指“奔馳整車價格和最低限價的經銷商政策”,約談和調查持續了整整一天。
就在奔馳辦公室被強行檢查之后,克萊斯勒火速宣布了調價消息,聲稱是“對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和上海市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對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的積極回應”。
最近10多天,先后有捷豹路虎、奔馳、奧迪、克萊斯勒4家企業調整了整車或配件價格。這些企業主力產品大多為價格較高的豪華車型或進口車,這類車輛因國內外差價過高、零整比超高而受到暴利指責。以路虎為例,降價后部分產品價格仍高達二三百萬元,相當于歐美市場售價的三倍左右,而且還要加價提現車。
根據《反壟斷法》規定,涉及壟斷的相關企業最高可被處以上年度銷售金額的1%以上、10%以下的罰款。以奔馳、奧迪等車企的巨大銷售額,很可能被開出巨額罰單。但此前發改委對奶粉、液晶面板等行業的反壟斷調查顯示,企業主動配合調查可能降低處罰額度甚至免于處罰,這也是最近車企紛紛宣布主動降價的原因。
關注點二
汽車銷售壟斷“三宗罪”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進口車價偏高有稅費因素,包含25%的進口關稅,排量3.0升以上的進口車征收25%消費稅,因此不宜簡單對比國內外車價。但刨去稅費因素,中外同類車型價格相差一倍甚至兩倍無疑有謀取暴利的嫌疑。
另外,汽車維修零部件的渠道壟斷也堪稱中國特色,成為加重消費者養車負擔的重要因素。目前,零配件已成為整車廠攫取利潤的重要方式。車企不允許零部件供應商對外銷售原廠配件,只能供給整車廠家,而4S店只能從整車廠家進配件。通過配件轉手,車企大賺20%至50%利潤,而配件壟斷又使4S店和汽車修理廠的競爭處于不公平狀態,更談不上充分競爭。
“我家的奔馳剛出質保期,維修就沒花什么錢,常規保養1萬公里一次,每次差不多二三百美元。”在芝加哥經營小公司的湯先生透露,感覺在美國不僅車價便宜很多,養車也比國內便宜一些,身邊朋友很多人都會自己動手換簡單配件,不用依賴品牌銷售店,而且市場上能買到的配件都是經過嚴格質量認證的產品,不用擔心假冒偽劣。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透露出的信號顯示,對部分車企涉嫌壟斷的調查主要集中在進口車價格虛高謀取暴利和零部件供應渠道壟斷價格畸高兩大方面。但國內汽車銷售領域的壟斷并非僅限于此,廠家制定汽車零售最低限價、限制跨區域銷售、強行向經銷商壓庫搭售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也被列為壟斷第三宗罪屢遭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