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力爭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國家機關及其所屬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用2至3年時間全面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新浪網7月17日)
兩個文件明確了公車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拉開了公車改革的序幕,使公車改革邁上實質性階段。此舉一經公布,便受到社會廣大關注,廣大人民群眾拍手叫好,但也有部分人擔心公車改革能否徹底,會不會出現又坐公車又領補貼,公車取消,公務員的辦事效率是否會降低,政府職能的履行是否會受到影響。
其實公車改革早在1994年就已經提出,并且制定了相關方案,在很多地方進行了試點,但是由于公車改革涉及各種既得利益,阻力十分大,且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還沒完全成熟,所以20多年公車改革進展緩慢。此次公車改革是在總結前期各地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的一次頂層設計,改革從中央和國家機關開始,至上而下逐步推行,計劃用兩年的時間就要完成各級黨政機關的公車改革,從改革的力度和速度上彰顯出中央推進改革的決心。
但是,改革不僅要追求速度,更應該注重質量。公車車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壓縮公車規模,減少和節約政府開支,把更多的財政資源用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去。其次,公車改革是為了有效的防止“車輪上的腐敗”,進一步強化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公車改革通過社會化、市場化的保障,有效的合理的進行資源配置,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