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導致全年的信貸目標不能實現。”該市場人士分析稱,可能會有在貸款結構調整,低風險的選擇實際上已經開始有所變化,各家銀行中報顯示,銀行已偏向于制造業和中小企業,這樣的變化不至于影響投放總量。
此外,一名券商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固然銀行在實際操作中存在放貸控制,但與其說主動惜貸不如稱為風險偏好的下降。”風險偏好下降能反映出來的就是,整體風險規模趨于謹慎,會導致貸款規模增長放緩,直觀來說會有影響。
宗良亦表示,所謂惜貸的表述帶有太主觀的傾向。銀行貸款不存在舍不得貸款的問題,貸款在合理范圍內,能夠還款,銀行不會惜貸。這和經濟狀態有一定關系,和不良貸款增加也有關系。小微貸款約束較弱,最近也出現不良貸款上升勢頭,銀行可能對其審查、投放更謹慎;還有就是下半年貸款通常比上半年貸款略微要少些。
連平向記者分析稱:“目前狀況來看,銀行是否有意調低信貸投放的總量,我想不大會。”他表示,盡管某些局部風險受到關注,但國家政策導向是保持信貸合理增長,今年不完成信貸目標肯定是不會受到鼓勵的。經濟下行比較大,有些方面存在瓶頸,信貸投放不是很順暢,下半年有需求的問題也有結構的問題,這樣的話使得信貸增速放緩。尤其是今年,相比去年而言非信貸融資明顯放緩,可能信貸保持平穩合理增長顯得更加重要。
連平稱,對經濟來說,在監管的要求下,收縮信貸會給經濟帶來向下壓力。信貸收縮會影響經濟增速,但今年的情況是需求相對不旺盛,而信貸希望能夠按照年初計劃進行發放,對經濟增長,信貸本身沒有完成目標也是市場需求的反應,而不是商業銀行主觀收縮信貸。銀行信貸結構上有所調整,但總量還是不會縮小的。
“金九銀十”將不明顯
“今年"金九銀十"可能就不明顯,很淡了。”連平向記者稱,今年我國總體放貸目標約為10萬億,按照常規季度放貸比例一般是3∶3∶2∶2,也即上半年60%,下半年40%。“現在來看上半年并沒有超過原來的目標,不到60%,下半年可能也就是40%。”一方面是因為風險,另一方面是因為需求下降。房地產下行,按揭貸款需求不太旺盛。
對于今年整體信貸情況,宗良認為最核心的還是全年大體的節奏,由于項目審批時間會略有變動,還是要依賴市場需求。此外,不良貸款也是一個因素,致使銀行放款慎重。銀行發展以后還是由數量規模擴張轉變為質量規模的擴張,盡可能把銀行做得更好,過去講究數量,現在可能講究質量。
連平表示,預計年內央行將繼續發揮宏觀審慎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并定向支持重點領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但從實際數據來看,不良資產壓力顯著上升、存款大幅流失和監管趨緊對于銀行信貸投放的影響較為明顯。雖然信貸投向和結構有望進一步改善,各渠道融資利率水平有望小幅下行,但新增信貸規模或不及樂觀預期。
連平進一步預測,今年票據很可能會有明顯增長,其實上半年已經有所體現。票據有所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信貸沒有合適的對象,但是信貸又要完成總量目標,因為中長期貸款、短期、按揭都增長有限,所以會從票據釋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