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與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信息連通共享以來,近日,證監會又完成了一項資本市場誠信體系建設重要舉措。
證監會與最高人民法院日前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信用信息共享及司法協助機制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對共同推進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作了明確規定。這預示著,今后證監會將與最高人民法院,將實現全國法院執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統和資本市場誠信數據庫的信用信息共享;資本市場誠信數據庫將在原有69400條信用信息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增加714247條失信被執行人信息。
據了解,納入共享的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包括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等各種失信執行情形,大部分均直接或間接與履行債務、給付金錢有關。
據悉,截至目前,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已升至714247條。在納入共享的失信執行人中,有的是資本市場參與者,有的是擬申請公開發行股票的企業,有的是將來可能進入資本市場的企業或個人。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后,這些機構人員的上述失信狀況將在資本市場中予以“曝光”。通過監管執法和市場選擇,對失信者形成有力的約束限制,從而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的誠信水平。
市場人士表示,對于完善資本市場信用體系,健全市場誠信激勵約束機制,加強監管執法,提高資本市場誠信水平,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昨日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張曉軍說,《通知》同時對證監會提供行政處罰、市場禁入等誠信信息與最高法院共享進行了規定。資本市場中有關機構個人的失信信息,也將為人民法院所掌握,并供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依法使用;這將進一步增強證券期貨監管執法的效能,實現對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提高資本市場主體的合規、守法、誠信意識。
張曉軍表示,《通知》的公布實施,將有力地促進證監會監管執法與司法審判工作的密切合作,進一步加強對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切實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促進證券、期貨市場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