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 宏觀 > 行業 > 正文

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有望主導電力系統
2014-12-19 09:20:1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論:0 點擊:

12月16日,中國、丹麥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2050》研究報告,提出2020年、2030年、2050年國內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情景,205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有望主宰電力系統。

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中丹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執行主任王仲穎介紹,按照研究設計的情景,電力占整個終端能源消費60%以上,電力供應中非化石能源發展占比達到91%,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86%。如果以上目標能夠實現,我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屬的各種污染物排放量將低于1980年的排放水平。

在風電發展規劃上,根據項目研究,在基本情景下預計2020年風電裝機2億千瓦,2030年4億千瓦,2050年10億千瓦;在積極情景下預計2020年風電裝機3億千瓦,2030年12億千瓦,2050年20億千瓦。

報告認為,我國風能資源潛力在30億千瓦以上,在現有風電技術條件下,足夠支撐20億千瓦以上風電裝機。到2050年,在基本情景下,風電累計投資12萬億元(2010年價格);在積極情景下,風電累計投資24.5萬億元(2010年價格)。

在發展路線上,2020年前,積極有序開發陸上風電,開展近海風電示范;2021-2030年,陸上、海上風電并重發展,并開展遠海風電示范;2031-2050年,實現在東中西部陸上風電和近海風電的全面發展。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高虎說:“總的來看,我們國家風能資源足夠支撐我們大規模風能發展的目標。國家也規劃了九個千萬千瓦級的風電級別,布局在三北和沿海地區。我們對七大基地各個時間節點發展做了研究,結論是七個基地經濟可開發量可以達到10億千瓦以上。”

在太陽能發展規劃上,基本情景下預計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1億千瓦,2030年4億千瓦,2050年10億千瓦;在積極情景下預計,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2億千瓦,2030年8億千瓦,2050年20億千瓦。

研究報告認為,近中期晶體硅電池商業化組件效率超過20%,占據市場主導地位。2030年薄膜電池技術取得突破,效率接近晶體硅電池,在市場上與晶體硅電池平分秋色。2025年太陽能光伏實現平價上網。2030年以后,太陽能光伏發電將成為主要的替代能源之一;2050年之后太陽能光伏發電將成為主導電源之一。

在光伏發電中,分布式光伏市場份額將逐漸擴大,近中期內將和地面電站開發持平;中遠期看,分布式光伏受建筑資源飽和的限制而趨于市場穩定。集中式光伏電站將由于足夠的荒漠戈壁資源、電網建設和消納能力的加強而更具強勁開發潛力。

除此外,項目組特別注重發展生物質能(以剩余物和廢棄物作為原材料)。目前,我國生物質能利用量只有10%。按照發展路線圖,預計未來生物質能源資源將達到6億噸標準煤左右,2050年生物質能產業將提供超過3億噸標準煤的產品替代化石能源,拉動投資1.56萬億元。

目前,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是國家的戰略選擇。近期國務院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綠色低碳”的發展戰略,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20%左右。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項目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很快,風電和光伏發電規模增加。但與丹麥相比,我國能源供應主要依靠煤炭,非水電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較低。此外,北方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一方面大量燃燒煤炭,另一方面許多清潔電力無法并網。

“在發展清潔能源上,我們想的不是技術問題,更多的應該是利益問題。我們還沒有建立起適應可再生能源特點的電力運行管理體系,沒有建立起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理念和意識。”史立山說。

(編輯:吳紅纓 如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系:wangxq@21cbh.com,wuhy@21cbh.com)(編輯 吳紅纓)

相關熱詞搜索:2050

上一篇:成品油走私死灰復燃 “油耗子”繞道北上闖關
下一篇:TCL量子點電視全球首發 OLED前途再添變數

分享到: 收藏

右側版權信息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財經時報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財經時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務

  違法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cncaijing@163.com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所有版權 中國財經時報網

  聯系郵箱:cncaijing@163.com              技術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