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開閘近一個月,全球最大光伏企業漢能薄膜發電(566.HK)備受投資者青睞,公司市值于12月初突破千億大關。翻看漢能近年資料不難發現,其發展軌跡與同為港股的互聯網巨頭騰訊(700.HK)頗為相似,兩家企業都是順勢而為,注重創新。
騰訊致力于用戶體驗與商業模式創新;漢能推動太陽能創新應用,先后與宜家、阿斯頓馬丁、Formula-E、美麗家園等不同領域的企業跨界合作,志在掀起一場不亞于互聯網的、終極的人類能源利用的革命。這帶給了人們極大的想象空間,或許漢能將是港股騰訊的另一個翻版。
漢能總部BIPV項目一期竣工投入使用
參照騰訊軌跡,漢能股價漲到50港元不足為奇
騰訊,港股中這只彪悍的企鵝,從2004年6月上市發行價為3.7港元每股,市值僅數十億美元,2007年6月上市三周年之際股價達到32.2港元,三年翻了近9倍。相比騰訊,同為港股的漢能其股價由2011年10月20日的0.27港元升至2014年12月12日的2.62港元,三年間增長近10倍,其市值更是突破千億大關。
漢能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柔性薄膜太陽能技術
騰訊和漢能在資本市場的成功是如何鑄成的呢?各路研究幾乎都無一例外的將秘訣指向了順勢而為、注重創新這兩點。
互聯網無疑是過去十年全球發展最快,關注度最高的產業。騰訊抓住了互聯網發展的兩個關鍵時機,首先是在2000年底,中國移動正式向SP(增值服務提供商)打開了大門,騰訊順勢開啟即時聊天服務,通過電信運營商向用戶收費而后分成,掘得了第一桶金,更改變了中國人的社交方式。此后,騰訊在門戶、電商、搜索、網絡游戲等領域提供了近千鐘互聯網產品和服務,打通互聯網上的“全產業鏈開放平臺”。
漢能為APEC會議建設的光伏車棚
而后在移動互聯網方興未艾的2011年初,騰訊適時推出針對智能手的創新應用程序,微信。微信帶來了創新的用戶體驗和商業模式,挑戰甚至顛覆了諸多傳統行業與規則。在插活的微信這棵柳樹后,騰訊股價于2014年3月股價創出646港元歷史最高,十年間增長了近180倍。
隨著化石能源存量的逐漸減少和人們對能源需求以及環境壓力的日益增長,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發展空間超乎想象。在全球新能源投資持續保持增長的大勢下,漢能倡導的太陽能薄膜發電產業將得到長足的發展,參考騰訊發展軌跡,同樣順應大勢、秉持創新漢能,其股價由2011年10月的0.27港元增長180倍至50港元亦不足為奇,這可從全球新能源產業趨勢和漢能自身產業布局中找到端倪。
漢能薄膜太陽能技術研發
一是大力推進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成為國際社會共識。在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也指出,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等12項技術將改變人們的生活,這些技術有望在2025年帶來14萬億至33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二是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在近日下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國家計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其中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左右。未來,太陽能光伏產業將在國內面臨巨大的市場空間。
三是漢能通過全球化產業布局掌握了核心技術,并在創新應用中實現了巨大的市場價值。資料顯示,漢能的銅銦鎵硒(CIGS)組件經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院(Fraunhofer ISE)認證的最高轉化率達到21%;砷化鎵(GaAs)組件獲得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認證的最高轉化率達到 30.8%,這也是薄膜發電技術轉換率最高的世界紀錄。近年來,在大多數光伏人正潛心控成本、攀荒山、爬屋頂找項目時,漢能已先后與宜家、特斯拉、Formula-E、阿斯頓馬丁、美麗家園等不同領域的企業跨界合作,將柔性薄膜發電技術應用于汽車、帳篷、背包、手機,甚至是衣服上,展示出市場對薄膜發電技術的廣泛認可。
漢能是實體經濟,高科技加能源的商業模式,更具發展潛力
漢能助阿斯頓馬丁車隊在WEC賽上連獲冠軍
騰訊是“流量變現”的實踐者,通過開啟SP模式,虛擬商品銷售模式,布局門戶、游戲、博客、微信的創新商業模式創造了中國互聯網市場上的神話。對比騰訊在虛擬經濟領域取得的商業奇跡,漢能作為實體經濟的代表,其發展潛力更加不可限量。
漢能所致力于的薄膜太陽能產業與傳統光伏產業不同,薄膜太陽能產業具有高科技加能源的雙重屬性。所謂“高科技+能源”是指高科技意味著高成長性,薄膜太陽能是高科技,能夠做到高成長性,而能源又是規模經濟,規模經濟往往是即使有了技術和資金,在短時間也難以實現,而薄膜太陽能技術將這對矛盾體通過高科技含量的薄膜發電技術成功落地,實現了高成長性和規模經濟的結合,這是漢能的創新商業模式。
漢能薄膜太陽能移動充電板
漢能已經發展成為市值、技術、規模皆為全球第一的太陽能薄膜發電企業,業務涵蓋薄膜發電高端裝備技術研發及制造、薄膜發電產品全球市場開發及應用。漢能在薄膜發電技術上的領先,更賦予了它廣泛的落地應用空間。薄膜發電技術因其組件具有質量輕、弱光性好、柔性可彎曲、顏色可調、形狀可塑等優勢,可以廣泛應用于薄膜發電建筑一體化(BIPV)、戶用發電、農用設施、汽車應用、電子產品、通用產品、特種產品、無人機等領域;目前,漢能將它們定位為薄膜發電技術的八大創新應用領域。
市場找對了,才會發現市場潛力的巨大。“漢能的事業,才剛剛起步”,這是記者近期從漢能高層的口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蛟S,對于志在成為世界級偉大公司的漢能,千億市值真的只是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