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P2P平臺LendingClub于上周成功在紐約上交所上市,這是網貸行業的標志性事件,意味著其完成資源整合并確定了成熟的發展模式,對國內P2P平臺而言是個振奮的消息,但在未來一到兩年時間里出現一家在境內或境外成功上市的中國P2P公司并不容易。除了征信的缺失導致國內P2P公司難以通過純線上模式做大體量,監管是否能及時跟上也是國內P2P公司能否成功上市的關鍵。
新增平臺問題平臺均居高不下
金融搜索平臺融360發布的《11月P2P網貸行業報告》顯示,11月份新增P2P平臺90家,連續3個月新增平臺數量維持均在90家以上。此外,11月份問題平臺數量35家,為歷史第二高,僅次于上月的37家。從問題平臺地區來看,廣東及浙江分別有10家及6家,占全部平臺數量的47%。融360理財分析師張懿望分析,新增平臺及問題數量均居高不下,說明盡管P2P行業險缺乏監管、問題不斷,但發展潛力巨大且利潤誘人,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渴望進入這個行業、瓜分這塊大蛋糕。年底企業資金流動緊張,屬于風險高峰期,預計12月份問題平臺數量仍將維持高位。
成交量再創新高
P2P網貸行業自2013年爆發以來,幾乎每個月都在刷新各項數據,據融360監測的325家重點P2P平臺,11月份網貸平臺總成交量182.36億,環比增長5.14%,再創歷史新高。從趨勢上來看,除了2月份成交量受春節影響小幅下降,全年成交量基本保持每月遞增的趨勢。
11月份成交量過億的平臺共42家,其中,紅嶺創投、陸金所、溫州貸占據前三名位置。
收益率創年內新低
據融360統計,11月份P2P平臺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5.2%,環比下降1.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再創年內新低。今年以來,除6月份出現收益率上升,其他月份均處于下滑趨勢。從年初的20%左右下降至年終的15%左右,張懿望認為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社會資金面寬裕,各類投資理財產品收益率均處于下降趨勢;二是P2P險象叢生,平臺不再以高收益吸引投資者,主動下調收益率追求可持續發展;三是企業經營業績下滑,P2P行業收益率隨之下降。
在統計的平臺中,平均收益率分布在10%-15%之間的平臺數量占比最大,為38%,其次為15%-20%,占25%。
11月份P2P平臺發布的標的中,平均借款期限為3.72%,較10月份的3.67%略有上升。其中,借款期限在1-3個月之間的最多,占所有標的的47%。大多數標的期限在半年以內,主要是由于P2P平臺服務的對象大多為小微企業及個體,目的在于緩解其短期資金流通壓力。不過借款期限與收益率并非完全成正比,有一些老牌有實力的平臺,如陸金所,盡管多數標的期限長達3年,但收益率僅在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