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關注的V標“撞臉”事件,最終以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下稱“廣汽乘用車”)300萬人民幣向長安轉讓V標,兩家中國品牌車企已握手言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6日從長安、廣汽雙方求證到上述消息。(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與長安撞臉的商標,并非廣汽傳祺現用的G商標,而是廣汽乘用車其中一個作為戰略圖形儲備的V商標,廣汽乘用車 V商標已于2009年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在2011年2月完成第37類(汽車零部件)和39類(運輸儲藏)的商標注冊。
廣汽乘用車在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商標設計和商標注冊,為公司的品牌建設戰略儲備資源,并于2009年啟動自主品牌命名及標識設計項目,經過1年多時間的策劃、設計、調研與甄選,經前后兩次大型社會征集以及眾多專業公司設計,從近萬個標識中挑選出入圍的7個商標,并向國家商標局成功申請注冊。
令廣汽乘用車始料未及,長安在2010年推出全新的轎車V商標,并于同年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于2012年5月在第12類(汽車及運輸工具)注冊成功,2013年10月在第35類(廣告銷售)成功注冊。而在第37類上,國家商標局認為,長安的商標與廣汽乘用車在該服務類提交注冊的V商標近似,因此國家商標局沒能通過長安的商標注冊申請。
長安汽車自主品牌使用V標后,這幾年來還是獲得市場的認可。隨著逸動、CS35、致尚XT、CS75等車型的推出,長安汽車在乘用車市場的份額不斷擴張,并于今年超過長城成為自主品牌老大。不過,由于在長安汽車37類(汽車零部件)未能注冊成功,其在售后服務等領域或將遭遇瓶頸。如若廣汽乘用車不同意并存或轉讓,長安汽車在37類和39類使用V標時,存在侵權的風險,要規避此風險,長安汽車需要廣汽乘用車同意此商標并存,或讓廣汽乘用車轉讓V標。
因此,雙方從去年便就V標問題開始進行談判。《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廣汽乘用車的V標雖然并未投入使用,但不排除該商標作為后續車型使用,考慮到長安汽車商標已投入市場使用,若同意長安汽車提出的商標并存建議,將有可能降低此商標將來在整車市場的辨識度,雙方在商標并存問題存在分歧,而經過一年多協商,最終廣汽乘用車以300萬人民幣向長安轉讓V標,而該筆轉讓費用,也將用于公益事業。
不僅是廣汽乘用車與長安的商標“撞臉”,不少車企在車標上也有“撞臉”的情況,而車型外觀上“撞臉”則更常見。因此,有業內專家認為,目前,國內自主車企在品牌戰略上普遍缺乏經驗,在品牌辨識度以及品牌管理水平等方面還有待提高。
(編輯:羅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