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整頓培訓中心被納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范圍后,各地紛紛采取措施落實。然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各地清理整頓進展參差不齊,一些地方“我行我素”,公款吃喝、奢華消費仍以低調、隱秘的方式持續(xù)。(9月14日 新華網(wǎng))
干部培訓中心整頓至今,通過大規(guī)模的整治,各種高檔會所、度假中心成為了重點整治的對象,許多會所要么做起了低端產(chǎn)品,要么轉行做了其他生意,甚至有的直接關門大吉了,因為作風建設的這股清分,讓許多高檔餐飲業(yè)也受到了沖擊,甚至被稱為了“寒冬”。
然而,就在這樣嚴肅整治的背景下,仍然還有許多“漏網(wǎng)之魚”,比如前段時間報道的:有北京“后花園”之稱的昌平區(qū),除了擁有便于游客住宿休閑的多個度假村、森林公園,十幾個培訓中心、會議中心同樣集中于此。深圳一些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和國有企業(yè)建設的多處培訓中心因為占據(jù)當?shù)刈蠲篮0毒€引發(fā)關注。40多家掛牌培訓中心分布在黃山等山岳型景區(qū)的周邊。這些躲進了景區(qū)的培訓中心,幾乎成了公款消費的藏污納垢之所。
這些漏網(wǎng)之魚之所以存在,固然與這些培訓中心本身“隱身”有關系,讓整治工作延伸不到那里去,或者整治不了,但更重要的,卻是這樣“我行我素”清理整頓背后的“冰火兩重天”。
一方面,各地花大力氣整治奢華會所,表面上看讓這些會所陷入了生意的“冰點”,讓一些干部不敢繼續(xù)行奢靡浪費之風;另一方面,確實奢華會所轉戰(zhàn)更加隱蔽的地方,更加隱蔽的方式,這種轉戰(zhàn)讓公款吃喝、公款消費繼續(xù)保持了“沸點”。
而這樣的“冰火兩重天”之所以會出現(xiàn),光是整頓會所本身作用不大,正如經(jīng)濟學中的一個簡單道理:有需求就會有供給,之所以這些披著培訓中心“皮”的會所會這么火,還在于當?shù)氐囊恍┱块T和干部對這樣的奢靡有需求,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停止奢靡,所以才會讓會所繼續(xù)風光。
因此,不妨換個角度來思考問題,把目光聚焦到“買方”的市場上來,看一看到底是哪些部門、哪些干部還在頂風違紀,還是奢靡享樂,把這些典型抓出來,把這些干部嚴肅地懲治,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作風建設的嚴肅性。
同時,嚴格把關資金的審簽和審批等,把每一筆公款都整明白,讓那些糊涂賬報銷不了,讓那些有貓膩的賬目沒有生存的空間,同時加大公開力度,讓財政支出更加透明,讓群眾看到“錢都去哪里了”,如此,才能“釜底抽薪”,讓變身培訓中心的奢靡會所沒有生存余地。
張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