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雙邊貿易多以人民幣結算
以歐洲人民幣債券發行量,截至近期,盧森堡一共發行了近50宗人民幣債券、規模超過300億元人民幣,是為歐洲人民幣計價債券上市中心。盧森堡證券交易所2011年5月上市的點心債使之成為歐洲第一個發行點心債的證券交易所,之后盧森堡證券交易所很快便發展成了歐洲最大的點心債上市平臺。其次,巴黎則發行了100億人民幣債券,與德國相當,皆為英國的兩倍;相對地,臺灣地區雖有2900億人民幣存款,但寶島債(臺灣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發行量卻遠低過盧森堡。
細看原因,歐洲能成為第二大人民幣離岸市場,與中歐雙邊貿易多以人民幣結算有關,而RQFII額度也有助歐洲人民幣存款能獲取較高的潛在回報。例如:德國、法國及英國各有人民幣800億額度,這三個國家合計人民幣2400億額度,規模幾乎等同香港。
從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角度來看,中國將采取全球均衡離岸市場策略,在環球市場中建據點。亞洲以香港為主,新加坡為副,同步發展鄰近地區。歐洲將成為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下一個重鎮。不過,人民幣在美國的發展反而有點落伍,這或許與美國政府的取態以及美元政策有一定的關聯性,不過紐約最近也已急起直追。整體而言,中國以“離岸人民幣市場”帶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策略已經有一定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