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暖風恐難改變過剩的行情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日前公布的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煤炭消費26.9億噸,同比下降0.7%。截至8月底,全社會煤炭庫存已經持續33個月在3億噸以上。
雖然政策的暖風持續不斷,但是否能吹走已經籠罩在煤炭行業數年的產能過剩陰云呢?在業內人士看來,恐怕并不樂觀。
“政策雖然會對煤炭企業的成本和經營帶來好處,但具體執行起來會很難,拿限產來說,雖然有央企已經表態限產,但是對于地方企業和民營煤企來說,隨著煤炭產量的下降,煤炭價格會出現小幅上漲,煤炭行業就會出現一定的利潤空間,這時讓煤炭企業讓出市場,你覺得可行嗎?”煤炭營銷專家李朝林稱。
在全國限產的政策暖風下,河南省各煤炭企業也上報了自己的限產計劃。根據河南本地一家煤炭上市公司高層人士的表述,近期河南省各家煤炭企業均上報了自己的減產計劃,“減產幅度大都為10%到15%”。
綜合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河南本地4家煤炭上市企業的業績,可用喜憂參半來形容。4家煤企中,大有能源和平煤股份利潤仍為正數,但降幅均超過80%,而神火股份和鄭州煤電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