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打谷子,耽擱了三天,雖然少收入了200來塊錢,但工作還在,家門口打工,就是方便。”日前,榮縣東佳鎮肖公廟村的嚴文輝很滿足地說。嚴文輝在東佳鎮一家皮具廠上班,和嚴文輝在同一車間打工掙錢的村民,還有40多人。
回鄉企業方便群眾在家門口掙錢。榮縣東佳鎮黨委書記張勝濤介紹,這家皮具加工廠今年5月20日投產,是鎮政府穿針引線,吸引東佳鎮人陳俊儒從廣州的業務中分了一小部分到東佳鎮加工,目的是方便留守婦女既種地又能在家門口掙錢。約300平米的車間里,呈一字型擺放了三排刷膠、組合、縫紉的工作桌椅,近50名村民分工正緊張忙碌著。“6月份干了17天,領了1260塊錢,7月份掙了2000塊錢。反正家門口打工,不出車費,又能看小孩種包產地,廠里還管中午、晚上的伙食,可以啦!"該鎮炮房村三組村民劉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政府為回鄉企業提供人力資源。“這是我鄉的人才儲備名單,你需要多少工人都可以在里面選擇。”榮縣東佳鎮黨委書記張勝濤來到返鄉創業人員陳俊儒面前。“我還沒想到招工的問題,鄉政府替我先想到了,給我推薦這么多人,我招工就不用發愁了。”陳俊儒說。
政府需為回鄉企業營造寬松環境。作為鄉干部更是要到基層去,只有到基層去才能了解企業,傾聽企業聲音、了解企業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切實做到服務企業。企業的發展關系到一個地方的發展,政府一定要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每家企業都有一名鄉干部和一名村干部負責,提供全面的服務。做到企業點什么菜,政府就為他們炒什么菜。干部基本上每天都要到自己所負責的企業去了解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回鄉企業營造小環境,當地政府打造大環境。其目的都在于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產業興起來、群眾富起來,干群關系才會一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