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清單將繼續“瘦身”
上海自貿區在掛牌之日,推出了2013版負面清單,2014年7月1日凌晨推出2014版負面清單,特別管理措施由2013版的190條調整為139條,減少51條,“瘦身”26.8%。
李克強在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鐘山、上海市市委書記韓正、市長楊雄等官員的陪同下,聽取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管理探索經驗介紹。
自貿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負面清單較去年有較大“瘦身”時,首先稱各部委“做了大量工作,給了很大支持”,李克強擺擺手說:“我今天不問各部委為自貿區支持了什么,我更想知道他們還可以再支持什么?”
在“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禁止皆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紅牌標語旁,有3張桌子,綠色桌面堆放著制定負面清單以前限制措施的186份文件依據,中間藍色桌面擺著2014版負面清單中未納入的限制措施相關文件151份,橙色桌面上是2014版負面清單文件依據,共35份文件,6小摞面積不到桌子的一半。
李克強指著半空的橙色桌面說:“要繼續壓縮負面清單,給市場讓出更大空間。”
此前,上海自由貿易區研究院秘書長陳波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上海自貿區試驗期是3年,負面清單肯定還會再調整,出爐2015版本。而李克強此次視察要求繼續壓縮負面清單,可以預計2015版負面清單將會比2014版“更瘦”。
專家呼吁推進稅改和金改
記者從一些入駐自貿區的企業了解到,在新注冊的5000多家企業中,多為中資貿易企業,而外資企業的比例不到20%。外資企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外高橋保稅區建立時,就已經進駐得差不多了。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稱,自貿區內的國企民企已經平起平坐,李克強表示:“公平競爭也包括自貿區內的外資注冊企業,你們應該再補上一條,外資內資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一些大企業反映,自貿區行政改革后,確實便捷了很多。而在一些中小內資企業看來,稅收優惠依然是他們關心的焦點,雖然這一點現在不可能有大的改變,中央也多次強調上海自貿區是改革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
仰炬梳理了世界其他地方的自由貿易區和自由港,尤其是亞太地區的新加坡、韓國及中國的香港、臺灣等地發現,中國內地跟這些亞太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相比,在稅收和金融開放上還存在差距。“世界范圍內的自由貿易區、自由港的稅收,很多地方都是免所得稅,而且還有非常明確的補貼政策,像新加坡、韓國釜山、迪拜都有補貼政策。”他認為,上海自貿區內應該進行稅制改革。
金融業和服務業擴大開放是上海自貿區試驗的重點和亮點。在金融方面,2014版負面清單與2013版區別不是特別大,只是取消了對外資小貸企業和投資租賃擔保型企業的限制。
仰炬認為金融改革要加緊推進,包括推進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倒逼外匯市場、跨境投資、債權市場、金融機構本外幣綜合經營等領域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