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融資漸受冷落
與“資金周轉”的火爆不同,之前占據溫州民間融資頭把交椅的“生產經營”,如今則備受冷落。
溫州市金融辦監測數據顯示,8月份民間融資用于“生產經營”的比重只有24.12%,為這一年來的最低值。去年12月份,該比例曾達72.86%。不難看出,實體企業對民間借貸的依存度在下降。
根據溫州服裝商會有關負責人的說法,企業訂單、利潤總體有所下降,投資需求也在下降,很難承受目前高額的民間融資利息,“一些企業會應急轉貸一下,但融資也比較難。”
在這背后,則是溫州金改兩年多來,民間融資利率上下雖有起伏,但依然處于“高位運轉”的現象。
溫州市金融辦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溫州民間融資綜合利率指數為20.07%(相當于月息1分67)。本月15日,該利率指數為20.62%,值得關注的“其他市場主體利率”則高達28.10%。
溫州市金融辦分析稱,上半年,溫州經濟運行筑底企穩,經濟回暖跡象逐步顯現,企業資金需求增大,但銀行信貸投放減弱,市場資金供給不足,導致民間金融市場資金需求上升。
此外,企業出險隱患依然較大,金融機構選擇客戶更趨謹慎,為尋求利潤并覆蓋風險,將上調融資利率。綜上分析,預計下半年溫州民間融資綜合利率可能有所回升。
于是,一些溫州傳統企業寧愿不加大生產,甚至停產,也不愿意高息借貸來維持經營。
“吃慣了山珍海味,是很難適應粗茶淡飯的!”某銀行溫州分行人士認為,溫州金改希望規范民間借貸市場,引導民資進入實體經濟,但實際上仍有部分民資在圍繞房地產進行高息“空轉”。
此前,一家溫州大型擔保公司響應號召為企業“墊資還貸”,因不明企業資金鏈、擔保鏈等狀況,結果業績不盡如人意,從而引發資金中介對實體企業“敬而遠之”。
一份溫州金融監管部門的數據顯示,目前溫州全市重大風險擔保圈有28個,涉及信貸金額507億元。這兩個數據截至6月底,分別比2014年年初下降5個和111億元。
盡管相關部門做了很大努力,但企業資金鏈和銀行貸款擔保鏈,仍然是諸多溫州企業亟待解決的兩大難題。
上述資深人士認為,現在企業與個人的“墊資還貸”需求量很大,這說明銀行的貸款創新能力還有待加強,或有待于“落地”。
目前,不少銀行推出了“貸款年審制”、“貸款無縫對接”等創新做法,企業或個人辦理的貸款到期后,如需續貸,可以不用還貸便可展期。如果這些政策能很好地實行,市場上對應急轉貸的需求就會降低。
(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