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9月5日電 (記者 連肖)國企改革正在徹底打破國企“鐵飯碗”,有些年輕人開始從國企辭職,選擇創業。中新網記者尋訪到一位剛剛從重慶國企辭職的客戶經理,他講述起拋棄“鐵飯碗”的原因。
1980年出生的孟濤(化名),在重慶一家市屬重點國企工作近10年,辭職前擔任其集團下屬財務公司的客戶經理。今年他遞交辭職信,與朋友一同投身互聯網金融,創辦了一家名為“惠誠財富”的P2P網絡借貸平臺。
“當下互聯網金融正如火如荼,體制內許多條件限制了它的發展。”孟濤說,他曾試想過在國企內推行互聯網金融,然而他卻發現,國企傳統的管理體制和業務能力存在局限,且傳統利益格局很難被打破,甚至有些領導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存在排斥態度。
“我現在選擇跳出來,就是不愿錯失互聯網金融的最佳發展機遇。”他說,脫離國企的多重束縛,他和合伙人創辦的“惠誠財富”P2P平臺瞄準小微企融資難問題,開辟社會融資市場,專為小微企提供借貸服務。目前,該平臺已和多家銀行、信托公司等合作,確保客戶資金安全。
在國企工作期間,孟濤年薪大約8萬,而創業帶給他的收益遠高于此。他說,雖然發展機遇是他離職的最主要原因,但國企利益分配問題,確也是他考慮的因素之一。
拋棄國企正式員工的穩定工作,孟濤不感到可惜。他認為,國企傳統的管理體制和用人機制不利于員工大膽創新,特別是部分企業內部管理流程冗長,激勵機制僵化,組織行銷短視,個別領導“家長制”作風突出,任人唯親,這都阻斷了員工創新和成長的通道。他身邊幾個有更高事業追求的國企同事,也在謀劃辭職創業。
不過,孟濤還是對國企改革抱有信心。他說,隨著國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大鍋飯”、“鐵飯碗”的傳統模式終將被打破,國企員工流動性必然增強,不思進取和不學無術者終將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