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或會調整到合理水平
如果給福建找一個參照省份,最佳的對象是浙江。土地資源相對稀缺,民間資本十分雄厚,近些年資金多流向房地產,兩地經濟相似度較高。
幾年前,浙江的房價上漲十分迅猛,杭州、溫州的房價都超過了廣州,直逼上海、北京。省內如臺州、紹興等三四線城市也動輒過萬。不過,今年以來,浙江板塊率先領跌,跌幅也最深。
未來這種現象會否在福建上演?王阿忠認為,浙江這一輪的調整使得當地房價回歸到相對合理的水平,對區域經濟的平穩發展更為有利。目前福建的房價已經十分高昂,未來很可能像浙江一樣出現一輪調整,以讓房價回歸到更合理的水平。
福建省內還沒有出現浙江那樣大規模的降價潮,但省內各個城市之間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數據,福州自從5月份開始已經連續三個月環比下跌。但在廈門,除了6月份外,其他6個月,房價指數均領漲全國,房價之堅挺遠超一線城市。
這種分化緣于不同的庫存壓力。數據顯示,目前福州可售住宅為35304套,去庫存至少要2年以上。而在廈門,即便庫存有所上升,但庫存去化壓力也只有10個月左右,仍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
集美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李友華認為,與杭州因為供應量太大而出現房價下調相比,廈門房價堅挺在于這幾年住宅土地供應偏緊。在限購放開后,目前廈門樓市處于買賣雙方博弈僵持的階段,由于房價已經十分高昂,因此廈門的房價很難上漲,但由于去化壓力不大,開發商盡管有促銷,但很少有實質性降價。不過,如果接下來的“金九銀十”銷售不理想,去化壓力將明顯增大,開發企業就很可能被迫降價。
廈門均和房地產評估咨詢公司董事長王崎說,政府是土地供應的源頭,廈門這種偏緊的土地供應做法有點像小米手機的“饑餓營銷”法,政府有意控制土地出讓節奏,“在市場火爆情況下,賣15塊地就能獲得原來計劃賣20塊地才能取得的土地出讓金,那么政府就不再積極賣地,這樣當然會造成市場的緊缺。政府對土地源頭的控制很緊,這也保證了開發商的投資回報。”
王崎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與浙江相比,福建目前的城鎮化水平仍有明顯差距,因此未來樓市發展仍有一定的空間。“福建原來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步伐都比較慢,現在仍在補課的過程中。”去年福建城鎮化率達60%,落后浙江、江蘇、廣東4到7個百分點。
不管來自福建的開發商愿不愿意“去閩化”,福建軍團的業績都十分搶眼,大部分上半年的合同銷售金額都過了百億,大有跟華南開發商決戰到底的氣勢。
這其中尤為搶眼的是福建的“帶頭大哥”世茂地產(00813.HK)。
2014上半年,世茂地產實現合約銷售額321.1億元人民幣(下同),在克而瑞的全行業排名中位居第八,比2013年全年排名上升一位。
“福建開發商的特點很明顯,定位找得比較準,都走"短平快"路線。”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認為,跟華南開發商不同的是,福建房企不喜做遠郊大盤,在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控下,這一戰略“船小好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