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省中小企業局發布消息,我省新認定了5家“山西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截至目前,“山西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已有71家,這些創業基地不僅有完善的創業場地、創業培訓、創業輔導、創業服務和創業孵化等功能,而且還有效地改善了中小微企業創業環境,降低了創業成本,提高了創業成功率。
省中小企業局經濟監測處工作人員介紹,我省從2012年開始推出認定“山西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工作,希望從根本上解決中小微企業創業中遇到的用地難題。“這些創業基地把原有的各類園區、閑置的企業用地或規劃內的工業用地,改造利用成各類閑置場地廠房,通過建設標準廠房、提供小塊用地等方式,供中小微企業創業用。中小微創業企業可以以租賃辦公場所的形式入駐創業基地,同時還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幫扶服務,比如業務指導、法律難題及政策咨詢等,可以最大程度減少他們的創業成本。”該工作人員說。
就目前來看,我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中一些長期性、結構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現為:一是發展不足仍然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嚴重不足,經濟總量、企業數量和經濟貢獻率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和周邊省份發展水平;二是產業結構偏重,產品初級低檔,新興產業比重小,企業布局分散,具有明顯產業特色的園區較少,入園企業比例較低,集聚效應不明顯;三是企業整體素質不高,裝備水平落后,管理方式陳舊,高技能人才缺少,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四是要素瓶頸制約嚴重,項目儲備、土地供應、投資信貸、發展人才等企業發展要素普遍短缺;五是政策環境不夠寬松,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變化較快,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已出臺的政策缺乏配套措施,落實不到位;六是支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的力度不夠,扶持資金數量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