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平米建筑已成大雜院
據1951年房屋調查登記顯示,該院是東、西并列的兩個三進院落,東部為住宅,西部是花廳;北半部是花園式的后院,院內樹木繁盛,有假山,有涼亭;后院開有朝東的穿墻門,是整個院落的后門。該院共有房屋和亭、軒等建筑129間,建筑面積為1535平方米。
提起當年四合院雅致的樣子,新中國成立后此處的最早一批住戶郝女士仍覺得可惜。郝女士介紹,該院早年間為交通部下屬的一家幼兒園,1972年后 被作為鐵道部家屬院使用。“一開始來還有假山、水榭、后花園里草木繁茂,孩子們可以在石條上玩兒滑梯”,郝女士稱,最初有近50戶人家居住于此,但 1976年后就有越來越多的房屋加蓋起來。40多年過去,四合院內房屋密集。郝女士說,至少有七八十戶人家目前居住在此。
而現在,人們僅能通過被加蓋的房屋遮住了一半的影壁、常年被風雨損傷的垂花門依稀看到這座院落的昔日風采。四合院已被隔成縱橫交錯的巷子,有些 通道窄得只容得下一個人通過。院里見縫插針地擠滿了低矮的平房,有些已殘破不堪,用木板充當墻壁圍擋。過道里、角落里、房頂上都隨意堆放著雜物,讓密集的 房屋顯得更加擁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