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挑選房源的劉先生表示,他看中的是7號樓三單元的房子,三居室的D戶型房子,面積在130平方米左右。“這邊的價格比較便宜嘛,家里還有兩個老人,選個大點的也能住的舒服點。”劉先生說。
“在這買房就圖個便宜,太遠了。”和父親一塊兒前來選房的謝先生說。他在朝陽區一家投資公司工作,今天選的房子是5號樓的一個兩居室。但他表示,自己工資不高,沒有貸款資格,只能一次付清。“我想分期付款,分期的話首付才23萬。可我們沒資格,只能全家人湊夠了買。”站在一旁的謝父補充說:“我們是買房了就差不多沒飯吃的那種。”
而業內有專家認為,自住房的投資價值相對偏弱,像上述謝先生這樣確實有剛性自住需求的情況并不多,因此導致目前自住房棄選的情況較為常見。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自住房棄選的表面原因可能是項目位置較遠、購房者沒錢,但根源在于“需求不剛需,需求太投資。”
“其實沒有那么多剛需,只有投機。剛需其實更應該解釋為‘剛性的投資需求’。”張大偉解釋,樓市的剛需實際上很多時候只是剛性投資,并不是居住剛需,所以才出現了在房價出現調整苗頭下,大量棄選行為的出現。“因為對5年后樓市價格不再有上漲的判斷了,這些剛需自然謹慎。”
對于未來自住房的走勢,張大偉更直言不諱。“如果房價再跌,自住房賣不出去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