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大水網十大供水體系規劃建設五大骨干工程,目前,除古賢供水工程與古賢水庫同期開工外,中部引黃、小浪底引黃、東山供水、辛安泉引水等四大骨干工程全部開工。特別是辛安泉引水工程由于隧洞施工較短,今年10月份有望投運,向長治盆地供水。
科學配置水資源的大水網建設如火如荼,把水送到田間地頭的小水網建設星羅棋布。2011年以來,全省大力推進灌區節水改造和泵站更新改造,開工建設大同雁同灌區和朔州塞上灌區,全面實施山老區“一村一井”工程。特別是出臺農業灌溉電價水價補貼和灌區末級渠系建設補貼政策,推動了全省連續幾年每年完成農田實灌面積1800萬畝以上。
一手投巨資治水,一手下工夫肥田。2011年,我省把“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和“大同盆地鹽堿地改造工程”列為“十二五”期間農業重大工程建設項目,規劃在110個縣改造中低產田1000萬畝,每年200萬畝;在大同盆地9縣實施鹽堿地改造50萬畝,每年10萬畝。農業、國土、農業綜合開發部門各炒一盤菜、共做一桌席,穩步推進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和旱地改良培肥等項目,到2013年底,全省累計完成中低產田改造722.51萬畝,僅用3年時間,就讓全省一成多的中低產田升級為旱澇保收田。
耕地綜合生產能力的穩定提升,為全省糧食連續4年大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據統計,工程田3年累計增糧4億多公斤,增加蔬菜產量4553.4萬公斤,實現增收9億元。
農業生產基礎鞏固的同時,農村農民的生活設施也日新月異。我省在2012年前投入600億元開展兩輪“五個全覆蓋”工程,全面改善了農村道路、學校、醫務所等農村基礎設施。緊接著2013年又提出用三到五年,再投入400億元為農民群眾辦五件實事。今年,我省又啟動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程,決定再投入1000億元,用7年時間對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行完善,對采煤沉陷區和農村危房進行治理改造,對農村垃圾污水等進行整治,這樣的大力度、連續性投入,使廣大農民群眾“走平坦路、喝安全水、住美麗鄉村、用清潔能源”的夢想一步一步變為現實。項目亮點
中部引黃工程:
山西大水網骨干工程之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覆蓋市縣最多、投資規模較大、綜合效益顯著的特大型水利工程。該工程從忻州保德天橋水電站取水,輸水線路縱貫忻州、呂梁、晉中、臨汾4市17縣,總投資77.22億元,年引水6億立方米,受益人口320萬。目前,工程累計完成隧洞掘進97公里,完成投資39.7億元。
祁縣城趙鎮基本農田整理項目:
建設總規模1333公頃,總投資3333.88萬元,新增耕地40公頃,項目涉及城趙鎮城趙村、修善村、原東村、原西村、思賢村,截至目前,完成土地平整26萬立方米,埋設管道14.3萬米,更新和改造機井80眼,新建沙石田間道路86公里,道路四旁植樹1.5萬株。
廣靈縣南村鎮基本農田整理項目:
項目區位于廣靈縣城西部南村鎮朔蔚公路南側,共涉及8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1622.3公頃,建設規 模 1477.4公 頃 , 總 投 資8256.74萬元。項目實施后,凈增耕地面積55.85公頃,水澆地覆蓋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