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9時30分,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山西省紀委常務副書記楊森林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他也是今年山西省紀檢系統落馬第二人。據報道,楊森林最后一次亮相是在今年6月17日,當天他主持山西省委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的省領導聯系點經驗交流視頻會。初步統計,至楊森林被調查,十八大后中紀委立案調查的“自家虎”,即有中紀委工作背景的高官和中紀委內部干部,已達5人。(搜狐網,7月24日)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是紀委網站的“常客”。同時也引起更多關注:紀委官員是是監督他人的,那么誰來監督紀委呢?疑問背后,甚至有人認為“進入紀委工作就等于進了保險箱”的誤解。中央紀委自十八來嚴打“自家五虎”的事實充分說明,根本沒有所謂的保險箱。進一步說明,無論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資歷,都不能成為腐敗行為的護身符。更看到了執紀者著力強化自身監管、堅決肅清體內毒瘤的決心。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有壯士斷腕之決心”這是習總書記的“名言”,有了好的作風、鐵的紀律,才談得上去反別人的腐。紀檢監察可謂黨和國家的“免疫系統”,如果免疫系統壞了,對什么病菌就都沒有抵抗力,這種狀態是最危險的。而作為尋蠅找虎的中堅力量,紀檢監察隊伍中的少數人如果一邊高調反腐,一邊暗渡陳倉,不僅會損害紀檢監察干部的形象,損及反腐公信、消解公眾信心。
“自家五虎”的查處,是紀檢監察系統的自我凈化。這充分說明,即便面對所謂“內部人”“自己人”,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覺悟不能代替制度,反腐敗沒有禁區,也沒有特區。法律面前沒有例外,包括制定者和執行者。
如何防止“燈下黑”現象?筆者認為以下幾方面必不可少:一是強化內部監管必不可少,做實外部監督也不可或缺。 二是黨員干部加強黨性學習和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觀念必不可少。三是狠抓作風和制度建設,進一步鞏固反腐高壓態勢,建構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底線必不可少。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紀檢監察干部要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防止出現“燈下黑”,這不僅是對紀檢監察機關干部的要求,也是對全體黨員干部有著重要意義的警醒和教育。
作者:趙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