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舉報者的罪惡讓她瞠目結舌,舉報人的恨意也讓她大吃一驚,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學術,都被這個制度扭曲了。“每個人都是有罪的”,她只好通過信仰尋求解釋,“《圣經》上不是說嗎,人心比萬物都詭詐。”(2014年7月17日,新華社中國網事)
看了這么長的一大段新聞,再回過頭來,其開頭和結尾都提到了《圣經》中的這樣兩句話,“每個人都是有罪的”,“人心比萬物都詭詐”。
在“性惡論”的人性預設之下,廈大的一切風吹草動,在她眼中仿佛都成了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如此來看她的“吃飯就吃出階級差別”之過激言論久不會覺得奇怪了。
這位女教授竟然在公眾場合扇副校長的巴掌,不管其有何理由,這種行為,都絕非一般人可以為之。不過,也正是這一巴掌,讓她出了名。許多匿名或者實名舉報信,紛紛從校內寄到了她的郵箱,所有人都盼著她出頭。
但是,人心不一定都是單純的,這些舉報信是真實舉報還是惡意誹謗而另有他圖,恐怕僅憑這位女教授一人的法眼難以鑒別出其中之真偽。這樣,難免會出現一些冤假錯案,而討人嫌不說,甚至會棒打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