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國際礦業城和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聯合發布消息,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增資擴股,吸納北京國際礦業城投資人——川谷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為第二大股東,雙方舉行了簽約儀式。
記者在當天舉行的中國礦聯五屆六次大會上同時獲悉,一家創新型風險勘查投資主體——中礦蒙礦產勘查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內蒙古整裝勘查區項目主體設立工作已經啟動,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等額劃分為2億股,初始股價1元/股。公司股東全部由中礦聯會員組成。一旦該創新型風險勘查模式運營成熟,投資主體將進一步向社會資本開放。
礦產勘查資本市場,又稱“風險勘查資本市場”,是為礦產勘查主體融通資金并為投資主體提供權益交易的資本市場。由于礦產勘查投資風險高、投資額大、投資周期長,傳統的負債融資(包括銀行貸款、發行債券)難以發揮作用,因此必須引入風險投資機制,依靠股權融資,引進社會資本力量。風險勘查資本市場是為處于探礦階段的非上市礦產勘查企業提供融資及股權交易的資本市場,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川谷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玉川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風險勘查資本市場,主要原因有五個:1。資本市場缺少統一的礦產勘查信息披露及評估標準;2。場內市場缺少礦產勘查企業專屬標準和融資板塊;3。場外市場缺少交易平臺;4。資本市場風險控制制度不健全;5。尚未形成風險勘查投資文化。
劉玉川說,風勘資本市場由六個要素組成:一是探礦權人;二是投資人;三是交易所;四是合資格人(注冊地質調查師、注冊采礦師、注冊選礦師)制度;五是商業性勘查規范標準;六是評估評審律師會計師等第三方服務機構。由于歷史原因,上述六要素的發展很不平衡,形成了礦業要素市場的發展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