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機械制造商正在采取措施應對來自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主席費斯特格上周表示,“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企業必須通過創新與來自亞洲的競爭對手拉開距離。”費斯特格強調德國公司必須始終維護其優勢。同時也應增加中、低檔價格的產品,進一步擴大在當地的生產。這位機械制造工業聯合會主席認為,不會出現德國公司并購中國企業或者中國人在德國收購機械制造公司的大規模浪潮。
中國已是第三大機械出口商
德國機械制造產品的3/4出口國外。中國、美國、法國和俄羅斯是其最大市場。但是多年來,中國的機械產品在世界市場已經占有強勢。據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的一項調查,2012年,中國機械設備的出口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機械出口商,占據市場份額11%。德國的機械產品在國際市場占16.1%,是世界第一大機械設備出口國,美國占據國際市場12.1%,全球排名第二。
費斯特格說,德國機械制造商通常將其利潤的4.5%投資于新產品的研發和技術改進。但是僅憑質量并不能保障成功占領國際市場。費斯特格說:“我們還必須找到正確的組合,為各層次的客戶提供他們能夠支付得起的產品。”這一目標可以通過在當地廠商開展合作來實現。此外,制造商還可以通過提供簡單的機械設備為其高端產品建立起保護墻。
現年67歲的費斯特格剛剛在10月中旬接任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主席。該聯合會代表著德國大約3100家廠商的利益。德國機械制造業大多是中小企業,總共有員工100萬人,每年營業額為2000億歐元。蒂森-克虜伯、基伊埃或者德馬吉森精機等大型上市公司也是該聯合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