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家銀行的預披露數據看,盡管資本充足率都在11%以上,滿足監管部門的要求,但銀行卻依然以補充資本金作為融資理由,顯示出銀行對資本需求的“欲說還休”。
民生證券首席策略研究員李少君認為,上市對于農商行、城商行而言,是一個必然的選項。因為農商行和城商行前期資產擴張總體較快,利潤相對資本的擴張補充速度跟不上,資本缺口難以彌補,只能不斷通過再融資和上市進行資本補充。“前期經歷了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上市的風潮后,現在輪到了農商和城商行,反應了銀行系統內生利潤的機制沒有形成。”李少君說。
風險暗藏 農商行繞不開不良率上升
在上述11家銀行當中,江蘇省內5家農商行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群體。今年以來,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雙升,其中農村商業銀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不良貸款率達1.68%,是幾類商業銀行中最高的。而連云港東方農村商業銀行等少數農商行曝出“超高”不良率,更是成為農商行不良貸款雙升的樣板,業內人士表示,農商行壞賬的高發成為他們沖擊IPO繞不過的風險因素。
根據中國銀監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末,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795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末增加69億元,較去年同期期末增加183億元。雖然從不良貸款率上看,農商行資產惡化并未過度加速,但不良貸款余額的明顯上升,依然顯示出農商行成為不良貸款高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