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溪湖:扶貧是否落到實貧困縣就該考核扶貧工作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貧困縣農村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試行)》,將根據全省連片特困地區不同類區特點,對我省“四大片區”88個貧困縣實行以主要考查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成效為重點的分類考核,扶貧考核不再唯GDP。(9月27日《四川農村日報》)
貧困縣政府績效考核是否落到實處,貧困縣就該考核扶貧工作。因此,省委考核的內容做了相應的調整。其中:將省委確定的基礎、產業、新村、能力、生態等“五大扶貧工程”12項重點工作20個小項作為工作目標,包括村級道路暢通、飲水安全、農村電力保障等;將組織領導、機構建設、扶貧投入、駐村幫扶4項作為保障目標;將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減少貧困人口數量2項作為成效目標。
貧困縣政府績效考核就要實打實。評定先進方面,考核將實行排名制,“四大片區”分區域按各縣(市、區)最終得分從高到低排序,在此基礎上評定先進縣18個和升位縣4個,以資鼓勵。類區年度考核結果按10%的比例排名靠后的縣(市、區),其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將作書面整改報告,連續兩年排名靠后的,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將被問責。
國內曾有縣領導稱,貧困縣帽子聽起來不好聽,但戴起來真的很“溫暖”,享受的政策很多,比如轉移支付資金、以工代賑資金、扶貧專項資金等,還有一些部委廳局對口扶持措施。“有貧困的帽子,我們干啥事都有說頭了。”少地方官員直言:“爭搶貧困縣帽子,其實爭的是利益。”
改革考核機制后,有助于把扶貧資源真正用在扶貧開發上。相關領導干部必須把扶貧資金用于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上,干部不能吃拿卡用或挪作他用,扶貧資金將越發公開、透明。這樣的改革勢必產生“雙促進”的作用:既能促進地方領導干部增強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性,又能促進貧困人口自身增強脫貧的內在積極性。因此,有了規范、量化、可監督的指標,不僅能解決扶貧資源分布不公的問題,也能改變地方干部懶政的作風。以往干部覺得貧困帽子戴著“很舒服”,但以后不一樣了,摘不掉“貧困帽”,可能就會摘你的“烏紗帽”。
總之,貧困縣考核機制的改革,就是一個好的指揮棒。對領導干部有獎有懲,更是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