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來到廣元市青川縣石壩鄉五一村,眼前一幢幢依傍青山綠水的漂亮新居、一條條蜿蜒盤旋在山間的黑色硬化公路、生機蓬勃的特色產業、洋溢著幸福表情的張張笑臉,讓人由衷感嘆:“風景這邊獨好,五一村換了新顏!”
要發展,政府需抓好機遇。2011年底,青川縣拉開首輪10個特困村扶貧攻堅轉化戰略大幕,五一村名列其中。3年來,石壩鄉黨委、五一村黨支部緊抓機遇,用好政策,團結帶領黨員干部群眾實干苦干、開拓奮進,加快“特困村”向“小康村”的轉化進程,演繹出扶貧攻堅的精彩“蝶變”。
政府扶貧找準生態產業更重要。“為了讓全村群眾富裕起來,我們實施了‘五個到戶’精準扶貧工程,即政策宣傳到戶、規劃服務到戶、干部聯系到戶、補助直送到戶、技術指導到戶,讓每家有了好產業,還確保發展好。”石壩鄉鄉長劉祥軍介紹說。“我們村通過實施‘五個到戶’精準扶貧工程,全村養殖長毛兔2.5萬余只、獺兔1.2萬余只、羊3200余只,栽植銀杏6萬余株、核桃450余畝,地栽黑木耳20萬袋,全村人均純收入超過5000元,比2011年兩倍還多。”村黨支部書記王芳對全村蓬勃的產業如數家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仔細品味,我們能感受人與自然的親密關系,能夠體味到美好生態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
隨著“生態就是本錢”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態扶貧”力助廣元市青川縣石壩鄉五一村變得秀美,讓人們能找到幸福“靠山”。
所謂生態扶貧,就是各級政府要結合自身特點,把各項工作定位好、謀劃好、推動好,要依托優勢資源,而立足資源優勢,找準扶貧攻堅突破口更是重中之重。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應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規劃,找準突破口。建立生態扶貧,愛護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廣元市青川縣石壩鄉五一村上上下下,正是以這一理念,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念好了“山字經”,打好了特色效益農業和綠色生態經濟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