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獲悉,北京河湖管理處原主任李柱在任職期間,利用外包河湖工程向建設單位索賄1100余萬,并以虛報工程、私設賬戶等手段貪污公款4800余萬,涉案近6000萬元,終審被市高院判處死緩。(9月15日《京華時報》)
官員受賄被判刑這樣的新聞不足為奇的,但是在屢禁不止之下,當今的媒體新聞是如此的發達,讓群眾們在“波瀾不驚”當中,不斷的看到我國的官員一個個的落馬,這也是在傳遞著社會的負面能量的事情,尤其對于聯系群眾很密切的崗位,頻頻的傳出貪腐行為,這怎么能不讓群眾們感到寒心呢?
近日北京市河湖管理處原主任李柱終審被市高院判處死緩,這個現年60歲的李是,北京市人,曾先后擔任市清河整治工程建設管理處主任、市東水西調管理處主任。被抓前,他則是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處主任?,F如今也只是階下囚而已,以往的風光不再,以往的安逸奢靡的生活不再,等待他的,也不過是幾平米的監獄而已。
其實有些時候筆者感到很納悶,我國不是有那么一句老話: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個就是把人生的最為基本,最為本質的原理給道出來了。但是也許就是因為過于簡單,所以很多人還是沒有看透,還是沒有看明白,所以才會在這條路上迷失了方向。當然北京河湖管理處原主任李柱,也是如此。在其擔任該職位期間,他利用外包河湖工程向建設單位索賄1100余萬,并以虛報工程、私設賬戶等手段貪污公款4800余萬,涉案近6000萬元,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
“6000萬”,這個是什么樣的概念呢?在我國肯定大部分的群眾都是沒法在一輩子賺這么多的錢的,但是它通過非法的手段謀得了,所以足夠說明他夠貪的。但是這個只是他把自己禁錮在牢籠之中的做法而已,根本沒有何意義的?到頭來還不過是每日三餐,每晚睡一張床而已。那么他到底是在追求什么呢?這個就是和我國的公職人員的疏忽管理有關系的,思想教育方面的認識不高,對于自身監管不嚴厲,還有的就是上級職能部門的疏忽,這些都導致了他們越走越歪,直到迷失自我。這些貪官的“胃口”不小,所以需要糾正,這樣才能夠讓他們縮小“胃口”,造福群眾。(唐糖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