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體會剛才石頭老師也講現在已經從神格化品牌到人格化品牌,我自己這么體會,以前LV、Cuuc都是歐洲文化,用教你的方式跟他學生活,我們現在是平等交流,是分享的更多的是互聯網思維,也可以說美國文化的特征都是這樣,讓我們的品牌更加人格化。包括市面上很多企業,比如阿里巴巴[微博]經常把內部的郵件往外發,新浪可能也會這么干,這就是人格化品牌的表現,它會掏心窩,會把自己不足的地方,焦慮的地方告訴大眾,這些是讓一個品牌變的更豐滿,大眾更加理解或者更包容,如果你從來講自己好的部分,把差的部分掩蓋起來,大眾到最后是不接受你的,我想把自己變成一個人格化的時候,大眾會更加善待你。這是我的理解。
品牌方面我們立足于走這樣的方向,包括現在講的比較多的用戶為中心,我們是很典型的,各位可能不是感受強,但是作為購物中心來說是很典型的以店為中心,我們是店大欺客,但是我們現在要轉化為用戶為中心,用戶為中心,消費者為中心的時代我們怎么變?特別是近一兩年來銀泰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變革,去年我們跟阿里巴巴有合作,今年它投了53.7億變成我們的二股東,我們為什么要在一起?是因為我們要用雙方的資源,然后來做線上線下的打通,我們叫O2O業務,實際上我們要立足于消費者為中心來開展所有我們的業務關系。這里有一句話重建消費鏈接,我覺得這個世界就是鏈接的過程,我們會跟消費者更多的用互聯網,用我們線下實體店,用各種不同的體驗跟消費者建立很多很多的關系,這方面我們在積極的探索,我們內部有一句話叫先開槍后瞄準,我們不知道前方在哪里,我們先打個槍試試看,有可能敵人的頭就冒出來了,有可能沒冒出來我們再朝別的地方打個槍試試看,慢慢我們會找到線上線下這種消費零售關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