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得不說的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中國乳制品在全球范圍內名聲掃地。乳制品行業還沒有在這場幾近毀滅性的打擊中恢復元氣,“早熟門”、“致癌門”、屢禁不止的“三聚氰胺門”等的出現,將中國乳企一次又一次地置于風口浪尖之上。
毒奶粉固然可怕,隱藏其后的邏輯鏈條更值得社會驚醒:生產環節的監控不嚴等導致了食品衛生安全問題,流通環節的監管滯后導致了假冒偽劣泛濫,只有等到特事特辦的運動式執法之時,才能煥發出巨大的暫時性效力;風頭一過,常會死灰復燃。
消除乳品行業的毒,要有嚴格的標準、有效的監督、嚴于律己的意識和防患于未然的日常態度,多管齊下,才不至于讓中國消費者在“進口”、“國產”兩兩相權的境地里徘徊,才能讓國產乳業涅槃重生。
(編輯楊公振,實習生李冰冰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