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學天價的“后EMBA班”頓時成為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這個班的學費要66.8萬元,黨政領導干部行政級別須正處級以上,且目前已經招滿了4個班,每班40人,有一半都是政界人士。
社會和媒體關注這個天價培訓班,不同的人定要不同的視角。不管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我們還得追問,這樣的天價培訓班,錢是花了,花得值嗎?能否換來“天價效應”呢?
公務員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無非是為了三個目的,如通過培訓可以增強黨性修養、增進公務員間的溝通交流、學到了他人身上的為政理念,那是皆大歡喜。但回過頭來看,這個天價培訓班學員身份非常特殊,同時培訓費用“非常嚇人”,這兩點綜合因素,讓許多人懷疑這樣的天價培訓是不是另有蹊蹺呢?我們都不得而知。
商品交換要講物有所值,倘若這樣的天價培訓達不到應有的價值,是一個“偽劣產品”,那么相關部門必須是時候治治這樣的干部“天價培訓”亂象了。商品不合格,是偽劣產品就必須曝光,加以整頓。同樣,天價培訓班很多干部花的是納稅人的錢,培訓的產出打了折扣,甚至是打著培訓的幌子“醉翁之意不在酒”,這些情況都必須加以整頓,從政企關系、辦學單位和干部自身三個方面重拳出擊,列入紀委“反四風”的重點監察、打擊范圍,讓其天價培訓付出天價代價,絕不能讓其成為“官商勾結”的平臺,讓干部培訓回歸本質,通過培訓,真正提升干部素質和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