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此時窨井井蓋管理,已被戲稱為城市管理上的一大軟肋,一個短板。有人曾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良心出了問題,難免讓人迷失方向,釀成大禍。自從沈陽楊麗君的悲劇發生后,她用生命做籌碼來換取部分地方井蓋管理的進步。雖然很多地方補上了井蓋,但如果補上的是0.7厘米,有筷子粗的鋼筋陪襯的井蓋,安全隱患就真的排除了嗎?在招投標的過程中,大家應該都知道,施工單位必須拿出材質做抗壓試驗,并要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檢驗,檢驗合格的產品才能使用。在安裝過程中,監理單位也會對井蓋的質量進行監督,質量不合格要立即制止。0.7厘米窨井蓋是換了,而且是很快?但讓人疑惑的是,一個大學城的大道上,基礎設施的建設,既有管理單位,也有施工單位,還有監理單位,更有驗收單位,在這么多單位面前,這個“薄如紙片”的窨井蓋是如何被蓋在窨井上并通過驗收的?它到底掩蓋了什么問題?這里面是否是存在著“權力的尋租”呢?難道說人命關天的事也有著不可告人的“貓膩”?
顯而易見,窨井蓋雖小,折射出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弊端。很多原本可完全避免的悲劇就因小小的窨井蓋成了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事實,不僅讓生命休止,也讓城市蒙羞。如果說窨井殺人還是極端事例,那么因窨井蓋質量或缺失帶來的人體傷害總會讓人心情難以平復,窨井蓋何以成了生命健康的一大安全隱患?井蓋管理到底歸屬何方?“治愈”城市的“井蓋病”,關系著城市治理者的良心。因為下水道是作為城市排水系統與民眾最直觀接觸的部分,井蓋管理也就折射著一座城市的綜合管理水平。然它不華麗,但它代表著城市的一張名片。“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由此可見,要想徹底解決窨井蓋問題,必須首先從法律、政策等制度上入手,向各個管理部門施以最大的壓力,用責任倒查制,把事故隱患提前排除。井蓋雖小但它承載著多少人的一生,多少人的幸福。因此,為了避免不安全隱患的發生,得好好重視井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