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市的煎熬中,2014年的日歷悄然翻過一半,基金業績和規模格局再度重寫,小公司趁機上演了一場“逆襲”大戲。
冰火兩重天的行情注定了基金業績分化的命運。債市的火熱成就了債券基金的良好業績,上半年逾九成債基取得正收益;為首的新華安享惠金A凈值漲幅超過15%。
股市的冰冷也連累多數偏股基金陷落,該類基金逾六成半程業績告負。昔日的明星基金華夏大盤業績節節敗退,今年上半年更是墊底同類。中郵新興產業、興全輕資產等少數派卻抓住了結構性行情的機會,業績大幅收正,成功捍衛了偏股基金的尊嚴。
被互聯網金融大潮裹挾的貨幣基金,繼續攪動基金江湖。興業全球基金借企業版余額寶迅速上位,從年初的第30位躥升至第11位。匯添富基金則在現金寶的“掩護”下,順利挺進十強。
天弘基金的規模繼續稱霸行業,但余額寶的收益以及規模增速均已越過波峰,這給了舊日龍頭華夏基金追趕的機會,后者正在電商的助陣下奮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