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加強檢測,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一方面,加強檢測體系建設。企業要加強自身產品檢測能力建設,定期開展自查自檢,嚴把產品出廠關。地方政府要加強基層公共檢測能力建設,實施全過程監管,強化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和批發市場準入管理,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機制。另一方面,強化主體責任落實。一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出現問題,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這一點毫不含糊。探索推行黑名單制度。二是進一步落實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政府監管責任。農業、食品藥品監管、質量技術監督、工商管理等部門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按照職責分工,建立信息互通和聯合執法制度,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的監督檢查。三是完善全社會監督機制。鼓勵廣大群眾舉報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加快推進誠信體系建設,監督生產經營者全面履行安全責任。
轉變政府職能,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上下功夫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中央從深化改革大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就是如何找準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場“無形的手”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更好地推動簡政放權,更好地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要為行業協會發育壯大營造環境。隨著市場主體的發育壯大和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市場主體之間自律性、合作性組織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是市場經濟法則的必然要求。行業協會是生產經營者自我發起、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社會組織,是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從發達地區的經驗看,行業協會在促進產業發展、企業做大、政府服務提效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需要更好地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一是加強行業協會組織建設。盡快改組完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圍繞十大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積極引導龍頭企業牽頭新組建一批專業協會,特別是目前主導行業沒有成立協會的要盡快成立。各地也要立足實際,加大行業協會的組建力度。每個協會都要涵蓋一批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協會這個紐帶,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二是更好發揮協會的功能。行業協會要以服務保障為宗旨,樹立“會員發展我光榮”的思想,把工作重心放在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幫助會員解決實際困難上,構筑政企、銀企、科企對接平臺,參與研究起草產業發展規劃,加強行業標準制定和品牌整合,申報有關基地建設、產品開發項目等活動,提高服務效能。三是積極探索行業協會承辦、舉辦展會。如何使農業展會更好地走市場化運營道路。比如,能否將合肥農業產業化交易會逐步交由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承辦,其他各行業協會協助承辦,使展會更符合企業的需求,讓市場主體真正成為展會的主角。
要發揮好政府引導、扶持和服務職能。一是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各級政府要把推進農業產業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做到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分管領導具體落實。各級農業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切實履行好職責,加強組織、協調、指導、服務和檢查督促,特別是各主導產業牽頭責任部門要充分發揮牽頭作用,形成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合力。二是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對已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進行系統梳理,加強政策效應評估,將那些管長遠、見實效的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到位,對那些不適用或難落實的政策作相應調整。三是切實改進作風。以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落實“三嚴三實”要求,持續改進工作作風,讓人民群眾特別是市場主體看到新變化,樹立新形象,贏得擁護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