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轉型期,農村正面臨著一場亙古未有的歷史性變革,特別是農業生產關系正在深刻調整,農村生產力正在加快發展,城鄉要素互動的格局已經逐步顯現,安徽農業正處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現代農業重要抓手的農業產業化工作,更是要順勢而為、轉型發展、提質提效,努力打造農業產業化“升級版”。今年力爭全省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8000億元,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重點培育龍頭企業“甲級隊”,在破解要素制約上下功夫
要根據資源潛力、市場需求空間和發展勢頭,在糧油、畜牧、水產、茶葉等重點行業,選擇一批規模較大、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集中力量、加大扶持,著力培育龍頭企業“甲級隊”,形成引領行業發展的“排頭兵”。要從制約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的融資、人才、技術等要素入手,努力破解發展瓶頸:
一要著力加大金融支持。省政府安排,由省金融辦牽頭起草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金融支持的意見》,主要包括加大對龍頭企業信貸支持、擴大企業直接融資、強化融資擔保和保險支持、改善金融服務環境、強化政策資源整合等。在落實過程中,特別要注重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以財政資金來撬動金融杠桿,將金融資金用于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要整合用好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業產業化扶貧貼息等資金,通過貼息、擔保貼費和探索建立風險補償等途徑,集中扶持龍頭企業“甲級隊”、行業排頭兵。針對龍頭企業“甲級隊”,特別是有可能上市、發債的企業,開展直接融資培訓等跟蹤服務。
二要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盡快制定人才隊伍“雙千”計劃(千名引智計劃、千名企業家培訓計劃)的具體實施方案。通過鼓勵企業家進修深造提升綜合素質。對企業家參加知名高等院校高級工商管理班學習的費用給予補助。通過舉辦專題培訓提高管理人員水平。對接企業需求,適時組織開展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品牌建設、電子商務、科技創新等專題培訓,加速實現知識更新,以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和時代要求。通過企業用人機制創新激發人才活力。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企業第一資源的意識,特別是要根據企業發展狀況,適時引進職業經理人和技術領頭人,通過配置股權、獎勵工資等辦法,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各類人才。
三要推進科技創新。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標志,要加快建立以龍頭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為支撐的科技創新體系。強化龍頭企業自主創新。引導龍頭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實驗室等,努力使更多的龍頭企業成為農業科技型和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種子是農業產品的芯片,省政府將出臺深化農作物種業體制改革的意見,重點支持種業企業推進育繁推一體化,打響“皖種”品牌。農產品精深加工是提高農業附加值的關鍵,要重點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精深加工關鍵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打造讓企業“借智”發展的科技公共平臺。科技、農業等部門要積極發揮“科技紅娘”角色,把企業的科技需求反饋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同時把院校的智力資源尤其是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傳遞給企業,讓科技平臺服務企業的技術研發、項目開發、專利申請等。建立科技研發聯盟。支持安農大、省農科院、合工大等院所聯合國內外相關研發機構,圍繞行業發展需要突破的關鍵性技術和公共基礎性課題,組織科技研發聯盟開展科技攻關,為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奠定良好基礎。
依托龍頭企業帶動產業融合,在完善多元主體共同發展機制上下功夫
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目的是要充分發揮其帶動能力,實現多元經營主體聯動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當前,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出現了聯合的趨勢,一些地方試點培育產業聯合體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要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建立穩定的原料基地,進一步密切產業聯結。建立穩定的、規模化、標準化原料基地,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前提。龍頭企業要在建原料基地方面有所作為,將農業產業鏈條向前延伸,實現產加銷一體化。龍頭企業不僅要直接流轉土地建立原料示范基地,更要與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合作建立原料基地。對龍頭企業建立的原料基地,要整合國土資源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小農水、增糧規劃、扶貧開發、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等項目資金傾斜支持,實行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辦法,支持新型經營主體自主建設。
二要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模式,進一步密切要素聯結。龍頭企業聚集了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通過輻射和帶動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產業鏈條上要素傳導和流動開辟通道。下一步,就是要更好地發揮龍頭企業的優勢,完善要素聯結機制。在資金要素方面,支持龍頭企業為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提供貸款擔保、資助保險等服務。在技術要素方面,鼓勵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開展訂單生產,復制標準化生產,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建立物化技術輸入服務的模式。在人才要素方面,龍頭企業利用其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等優勢,加強對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的培訓和跟蹤服務指導。
三要鼓勵支持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建立均衡的利益分配機制,進一步密切利益聯結。一是龍頭企業帶動的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原料基地,實行原料集中采購和規模化生產,實現了節本增效。二是龍頭企業的品牌效應,使得訂單合作的農戶獲得了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溢價收益。三是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產、資金等作價入股,分享龍頭企業加工、銷售環節利潤,形成更為緊密的利益聯合體。
塑造農產品優勢品牌,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上下功夫
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就是企業的生命,市場競爭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競爭。品牌對消費者而言,就是市場占有率,就是消費的安全感。安徽是農業大省,理應在品牌建設上有更大作為,靠品牌來提升安徽農產品乃至整個安徽農業的形象和競爭力。
一要整合資源,創建安徽農產品優勢品牌。首先,推進優勢資源整合,加大品牌宣傳,提高安徽優勢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用足用好各項扶持品牌建設的政策,鼓勵龍頭企業在央視等傳統主流媒體,以及著名門戶網站新型網絡媒體進行產品宣傳推介。其次,利用龍頭企業優勢品牌,推進同行業或跨行業的兼并重組,實現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優勢品牌集中,更好發揮品牌效應。再次,通過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的聯合、合作,企業品牌共享共建,實現品牌的價值延伸。
二要嚴把質量,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今年農業方面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首先,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加快制定優勢和名特優新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以及保鮮、儲藏、加工、包裝和有害物質殘留監控等技術標準。其次,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圍繞市場準入,使市場倒逼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倒逼原料基地,原料基地倒逼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實行標準化生產。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嚴格證后管理。第三,推進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堅持規劃先行,立足主導產業,結合主體功能區規劃、資源稟賦、區域特色,抓好省市縣三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創建,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并在全省逐步推開。第四,加強投入品管理。實行源頭管控,堅決制止違法使用農藥、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等行為,切實加強投入品安全管理,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標準化健康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