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并非意味著雙利豐盈1號的基礎資產承諾保本。除非這些信用卡信貸資產壞賬率突然提高10-15倍,才有可能會沖擊優先級別份額的本金及收益安全。平安銀行私人銀行通過各種風控模型反復測試顯示,這種極端狀況的發生概率非常低。
為了讓投資者能了解衍生品投資標的,投資者熟悉的滬深3000指數與黃金期權被選中。
在一位銀行業內人士看來,2008年國內結構性理財產品之所以遭遇投資滑鐵盧,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結構性票據所掛鉤的海外股票期權,連有些銀行內部投資團隊也沒搞清楚其真正的收益風險比。
幾款雙利豐盈的產品說明書顯示,部分資金投資于國內幾家券商場外發行的期權產品。一個不為人知的細節是,平安銀行私人銀行曾邀請眾多投行券商機構對期權結構進行公開競價,價優者得。
這位平安銀行私人銀行人士透露,因競價被“節省”的期權費用開支,通常以調低產品費率等方式“返還”給投資者。
“國內銀行自主研發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剛剛起步,如何挑選靠譜的基礎資產與衍生品投資標的,如何通過讓利等形式吸引投資者,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這位銀行業人士直言。
在完成利率市場化的歐美國家金融市場,結構性理財產品占比達到20%。這對正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中國來說,正是一片藍海。(編輯 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