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密云縣出臺的一項反腐舉措引來輿論關注,該項措施意在加強對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的監督,并建立由退休干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大學生村官和社區負責人組成的百人監督隊伍,定期向組織部門匯報監督情況。(人民網7月24日報道)
這件事情引來不少人的爭議。一方面認為監督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的時間,干涉了干部的自由,甚至觸犯了干部的隱私;另一方面認為作為人民的公仆,應該時刻牢記為民服務的理念,所謂“八小時以外”的工作則稱為“加班”。部分黨員干部用所謂的“加班”時間利用手中的權利中飽私囊、以權謀私,嚴重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疏遠了黨群干群之間的關系,因此,就應該加大對“八小時以外”時間的監督,讓廣大黨員干部將手中的權利用之于民。
近來,不少腐敗官員落馬,其中不乏一些省部級高級官員,他們就是暗中利用下班時間,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去滿足自己的欲望與貪婪。因此,要樹立廉潔高效為民服務的政府,必須從黨員的思想、監督力度和制度上入手。
首先,加強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設。所謂干部,“干”是基礎,“意識”則是前提。只有讓領導干部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樹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理念,才能用“意識”去指揮具體的工作。“八小時以外”的時間雖然是下班時間,但是領導干部只要牢記手中的權利姓“公”,就不會拿著公款去大肆的揮霍。
其次,要加大監管力度。作為人民的公仆,如果群眾需要,就應該第一時間為群眾服務,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因此,應該隨時監督領導干部的作為。一方面應該加強政府內部監督。紀委、人大、監察部門應該定期與不定期的對領導干部的廉政建設進行抽查,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警惕性。另一方面應該加強媒體監督和社會監督。廣大群眾應該對黨員干部進行監督,特別是“八小時以外”的“加班”監督,防止他們在夜色中迷失正確的方向,用權力去做一些見不得光的勾當;網絡輿論媒體更是要對這些現象進行大肆的曝光,讓一些蠢蠢欲動的領導干部有所收斂。
最后,要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國家沒有的法律將國不成國,一個企業沒有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將不會長存,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原則將會失去自我,可見制度的重要性。必須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