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倫敦7月21日消息,投資者正緩慢地再次擁抱大宗商品,除因全球經濟成長更加強勁之外,各個細分商品領域的波動性增強也帶來吸引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經常性投資資金從穀物商品出走,轉進工業金屬。
最近幾年,投資者對大宗商品敬而遠之,因金融危機期間大宗商品和其他資產的報酬率一樣糟糕。但在中國推出刺激措施提振成長、且美國復甦也站穩腳跟之后,大宗商品今年已經受惠。
“去年步入尾聲時,追蹤大宗商品的資金有相當龐大的流出,但今年情況相反,投資者氣正在重現,”Hermes Fund Managers大宗商品投資組合經理David Hemming說。該公司管理270億英鎊(460億美元)資產。
今年初,大宗商品是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但農產品和石油在最近幾周增添下滑壓力。追蹤19種商品的湯森/核心商品商品研究局指數(CRB)指數.TRJCRB今年上漲約6%,但自6月23日觸及兩年高位之后,已下跌5%。
而明晟(MSCI)全球股指今年迄今漲幅為4.5%。
**上調大宗商品投資評級**
荷蘭ING投資管理公司的資深策略師Koen Straetmans大約一個月前將大宗商品的評級從中性上調至加碼,并預計會有其他機構跟風而動。該集團管理著2,320億美元資產。
“去年大宗商品表現低迷,投資者一直在減持它們,所以在倉位方面,我們認為情況可能會逆轉,”他稱。
“另外再加上新興市場和中國經濟趨于穩定,因此我們上調了大宗商品的評級。”
據花旗數據,今年迄今有91億美元凈流入商品投資產品,其中包括指數掉期及上市交易產品。
但與上年同期流出287億美元相比,則只是小菜一碟。
“有來自美國的買興,我們也看到亞洲的活動回升,”Hemming稱,“我們看到機構投資者持續關注大宗商品,不過總體來說.。。他們可以等待更長一段時間才決定最終出口。”
投資者再次將大宗商品視為投資組合多樣化的一個選擇,但這種方式在金融危機期間很難見到,因為所有資產類別大致同步波動。
商品研究局指數(CRB)與MSCI明晟全球股票指數的30天關聯率從一年前的66%降至20%。
**金屬與谷物**
大宗商品內部不同類別的表現也大相徑庭。工業金屬最近表現超越谷物和能源,提供了交易機會。
涵蓋六種基本金屬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指數自3月以來上漲了12%,而道瓊商品指數中的谷物分項指數同期下跌22%。
Hemming表示,商品交易顧問(CTA)即管理期貨基金一直在引領資金從谷物流向金屬。
“當前確實是買入時機,”倫敦VTB Capital的大宗商品研究主管Wiktor Bielski說。
“如果回頭看看上個世紀70、80以及90年代的周期,合適的買入時機以及基本金屬最大漲幅通常出現周期的開始。甚至要好于牛市時期。”
然而,一些投資者擔心,雖然基本金屬有可能進一步上漲,但基于供應短缺預期的漲勢過快,因為仍有大量庫存有待消耗。
“就目前水準而言,我并不打算進一步追高。銅市的空頭回補操作已經大體解除,并且最近看到中國銅庫存再次增加,”Straetmans稱。上周五公布的周度數據顯示,上海期貨交易所指定倉庫的銅庫存激增近30%。
Hemming贊同金屬可能是未來幾周價格出現回調的下一個商品類別。他指出,金屬價格可能到了超越基本面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