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免職。廣東一知名城市規劃師在微博上批評“出事官員”不懂常識,規劃“瘋狂又狂妄”,山頂挖湖,山地修建百米大道。“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專家“炮轟”官員的背后,凸顯出近年來權力運行的種種亂象。(7月3日新華網)
作為城市建設規劃是一項事關城市未來命運、非常有技術含量的專業性工作,是為城市經濟、社會和人文事業等綜合、協調發展而服務。不應該僅僅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面子”工程,更不應該僅僅成為領導升遷鋪路的政績工程,它應該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央強國富民政策連接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是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小康社會的系列重要舉措之一。在黨紀國法日臻完善和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仍然頻頻出現一些以權代法、政事不分的行政亂作為,究其產生根源,不外乎以下三種原因:
首先,官僚主義思想作祟。作為代表地方政府的官員,是一個地方的實力派與風向標,他們是當地社會的特殊群體,對地方社會建設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在實行領導干部負責制后,領導的責任更加重大,同時其決策影響力也更加強勢,在民主集中制堅持不夠的地方,這類強勢決策的問題更加突顯。從一定層面上講,這也是“官員”自身領導職務價值存在的“體現”,好象不發表自己“超常”的見解與看法,就顯示不出自己擁有權力的獨特,不讓自己的超常見解與看法直接進入決策,好象就體現不出自身權力存在的價值,造成一些行政領導代替專家、行政決策頂替技術工作的現象層出不窮。
其次,官商利益關聯所致。在國家各項社會事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對地方政府而言,有錢才能辦事,錢一般都包含在項目里,也就是只有爭取到項目,才能夠爭取到資金,才可以更快更好地發展本地的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跑要重點項目,爭取國家資金,幾乎就成了地方政府各屆領導干部最熱衷干的事情。項目跑下來以后,最終還得交由一些企業和老板來實施,從項目申報、實施和完結的角度來看,非常類似于項目工作的“接力賽”。大家都是“運動員”,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利益問題自然成為各項工程后期運作的“關鍵”,官商牽手、利益共享往往成為項目建設的潛規則。
最后,行政亂作為處罰力度不大。作為地方政府的官員,在實際工作中搞大包大攬、強勢決策、甚至亂作為時,也沒有多少官員愿意過多“實話實說”,因為大家知道強勢領導對其他官員升遷等的影象力是深信不疑的,而且渴望被提拔的愿望也是心照不宣。即使由此行政亂作為引發一些問題,在對官員亂作為處罰進行民調時,大家往往用“民主集中制”作掩護,惺惺相惜、責任共擔,以維護好本領導班子集體的榮辱形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難得上綱上線,更不用說受到恰當、嚴厲的處分,導致在處罰一些地方政府行政亂作為時,力度尤顯不足,形成不了巨大的威懾作用,這也是各地方、尤其是基層行政亂作為現象久禁不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