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有形之手”平衡管放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地方政府或偷偷、或變相、或越位“救市”背后,是對樓市下行的焦慮,對“分類調控”的迷茫,更是土地財政壓力下的“無奈之舉”。南京(樓盤)工業大學不動產研究所副所長吳翔華表示,各地之所以出臺“限購松綁令”,核心原因在于地方財政稅收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在沒有房地產項目作為稅收支撐、實體經濟增速低迷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房地產項目來增加政府收入。
目前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正從總體偏緊逐漸轉為結構性過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房地產市場的分化調整,短期確實對經濟運行產生一定壓力,但是房地產市場調控從長期來講,既有利于房地產市場本身的健康運行,也有利于國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值得警惕的是,從實踐看,一些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幾乎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反而加劇了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癥,如飲鴆止渴。
“全國中心城市不應無底線、無條件地放松限購。”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從長期看,取消購房資格限制,違背了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保證合理購房需求的調控初衷。中央政府今年將繼續堅持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的政策,從而讓真實的需求可以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