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拿房產豪車抵債
趙江龍告訴記者,呼市當地的小房企資金來源主要是民間借貸,現在成本太高,一方面承受不起,另一方面也很難借到錢,貸款公司不愿意借給地產商。
上述工程承包商楊先生告訴記者,因開發商資金出現問題,在呼市開發商和工程承包商之間普遍存在以房抵債的現象,一般開發商會拿房子沖抵50%的工程款。
而另一位呼市工程分包商解民(化名)甚至還遇到過拿房子沖抵100%工程款的項目,“一般這種活我們都不敢接,現在不如3年前的市場,拿到房子也賣不出去。”
解民告訴記者,在呼市以房抵賬的結算方式中對沖抵賬款的房價計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按市場價下調500元/平方米-1000元/平方米,計算房產價值;另一種是按市場價下調相應點位計算房產價值,一般下調點位在10%到15%。
“開發商一般是按施工進度來付工程款,都會先用房產抵押,等把房產抵押部分用完才支付現金,實際上施工方只能得到一半的現金,這部分現金只夠支付工人工資和一半的材料款。”解民告訴記者,開發商往往還要拖1到2個月,有的拖欠時間更長,他們有一筆施工款2年才追回。
呼市一位工程承包商告訴記者,現在呼市幾乎90%的開發商都采用以房抵債的方式付款,就連巨華集團這樣的當地龍頭房企也是如此,如在北二環山水小區旁的巨華·琦琳北辰有70%的施工款就是用房產沖抵。
抵債房充斥,使得呼市房地產市場弱不禁風。“因為拿到抵債房的施工承包商,每平方米只能以低于市場價千元的價格出售,這樣一來,將拉低其余樓盤銷售價。”解民說。
多位工程分包商對記者表示,鄂爾多斯樓市崩盤后,呼市隨即受到波及,部分開發商資金鏈緊張,無奈只能拿房產、豪車抵債。
以房產、豪車乃至黃金白銀抵債的現象,在鄂爾多斯十分常見。
“呼市和鄂爾多斯一樣,都是靠煤炭、能源開發、電力資源等行業富裕起來的,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也支撐了樓市的購買力,很多賺了錢的人都來呼市買房,導致房價快速上漲,形成了虛假繁榮的景象。”近期在呼市調研的一位政府人士告訴記者,而政府有了錢也借機大搞城市建設,出讓很多土地,開發商也一哄而上,建設了大量房屋。
但隨著2012年以來能源及相關產業越來越不景氣,房地產購買力迅速消退,之前借能源致富的生意人也開始拋售樓盤,但同時又遇上樓盤供應量進入高峰期,導致供需失衡。
上述政府人士稱,“開發商和當地政府正在為過去的沖動開發買單。呼市是省會城市,在內蒙古的人口吸附能力比鄂爾多斯強一點,但呼市的白領中產階層剛需明顯不足,貧富兩極分化較為嚴重,很多需求嚴重依賴能源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