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雜談:誰導演了油價的“黑天鵝”
暴跌,斷崖式暴跌,持續(xù)性暴跌,常規(guī)性暴跌,似乎除了給暴跌加上各種各樣的形容詞之外,也實在是難以描繪近期原油期貨價格的走勢。
莫非這也是新常態(tài)?
不太可能。
美元指數(shù)是挺堅硬的,一路向上的勢頭有增無減,但是上升的路程也是曲折的,并沒有旱地拔蔥式的直立,同期的黃金也是圍繞1200美元的生命線上上下下去意彷徨,原油價格怎么就會如此粗暴呢?2014年6月13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最高沖至107.68美元,此后便是不歸路;而11月初跌破80美元后便一瀉千里,70美元,60美元都沒有抵抗,一直跌到目前的55美元,跌幅接近50%。更可怕的是,眼前看不到油價止跌回升的理由,而由油價暴跌引發(fā)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卻正在醞釀甚至發(fā)酵之中,俄羅斯會不會由此崩潰正在成為下一個巨大的陰影。
這是黑天鵝嗎?
也許。
我們已經(jīng)習慣對于我們一時半會無法理解的現(xiàn)象用陰謀論作為解釋了,這非常簡單,盡管自欺欺人,但是總比不明就里的恐懼要好一點;但即便是陰謀論,不同階段,編劇也是不同的,主角的命運更是不同的。油價由100美元回落80美元區(qū)間時,流行的說法是美國人制裁俄羅斯的陰謀,地球人都知道俄羅斯財政收入的40%是原油出口,油價如果在110美元以上,俄羅斯就大豐收,104美元收支平衡,而如果90美元的話,2015年俄的財政收入就會下降1.2%。但是,當原油價格跌破80美元,尤其是當歐佩克和俄羅斯聯(lián)合宣布不減少產(chǎn)油規(guī)模之后,市場上流行的又是俄羅斯破罐子破摔,借力打力,擠垮美國頁巖油氣行業(yè)的故事。美國早在2011年已經(jīng)由原油凈進口國變成了出口國,而近期頁巖開發(fā)技術投入商業(yè)化運作開發(fā)成本就在54美元一線,換句話說,油價在60美元或40美元對俄羅斯和沙特的意義是一樣的,但是對美國的新技術革命卻是生死攸關的,不一鼓作氣打掉美國這個新行業(yè),那么,歐佩克和俄羅斯之類的老牌帝國便永無安寧之日,這不是什么陰謀,這是陽謀,不是什么共謀,而是共識!
誰在操縱油價?誰又是被操縱的?
歷史上,油價最高曾經(jīng)沖至147.27美元,時間是2008年7月11日,但是5個月后的2008年12月19日,油價暴跌到32.4美元的位置。2008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進入7月金融危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全面爆發(fā)的征兆,道指彼時已經(jīng)由一年前的14198點暴跌至11100點,而原油價格在高盛看高200美元的鼓吹下依然逆勢而上,正當多數(shù)人中招之際,油價卻狂摔回到了2000年的起點,這個上漲和下跌的過程和供求的變化一點關系也沒有,純粹是人為的投機操縱,目的就是利誘中國的官方“兩桶油”入甕,而在市場打的概念恰恰是中國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帶來的對能源的巨大需求,所謂“餓虎論”不脛而走,從147美元到32美元,跌幅近80%,如此雞飛狗跳的獲利者既不是生產(chǎn)者,也不是消費者,而是期貨市場上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機構投機者,市場價格如此因此而定價,豈非本末倒置?
當然,上帝是公平的,天道是酬勤的,俄羅斯和沙特這樣只要擰開水龍頭就能收獲財富的現(xiàn)象也是不可能持久的,油價主觀波動也是正常的,尤其是新技術革命讓供不應求的能源一日之間供過于求之后就更是如此,現(xiàn)在俄羅斯盧布面臨的崩潰與其說是油價暴跌作的孽,不如說是自身缺陷埋下的禍根,油價的下跌只不過挑去了身上的遮羞布而已,盧布匯率兩天暴跌25%,雖然慘烈但是正常,說到根,盧布就不值這個錢。盧布背后沒有實實在在的國民經(jīng)濟競爭力的支撐,這是國際經(jīng)濟新秩序的一種調(diào)整,短期會對歐美資本市場有沖擊,甚至不排除波及中國;但是長期看,油價每下跌20美元,全球經(jīng)濟生產(chǎn)值就能增加0.26%,還是利大于弊的,對中國就更是如此,連上帝都這么偏愛轉(zhuǎn)型期的中國,中國夢不成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