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8日,投資百億元、面積達2.6萬平方米的中國木雕博物館,將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主場館正式啟用。值得一提的是,全程市場化運作的2014年橫店影視節電視劇秋季交易會暨影視人才招聘會也將同時拉開帷幕,兩大盛事組團發力,形成文化產業的集群和規模優勢,凸顯東陽的“文味”和“才氣”。
東陽中國木雕城總經理張友才打開圖紙,一不小心又“抖落”了一個不可復制的亮點:中國木雕博物館序廳、中廳安置的大型木雕雕像“百工始祖魯班”及壁雕、梁雕作品,由陸光正、馮文土、徐經彬等50多位東陽各級工藝美術大師集體參與設計、制作,充分展示了“世界木雕之都”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特色。
文化產業不僅給東陽帶來巨大的GDP和財政收入,更創造了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和文化繁榮發展的一個樣本,在全國縣域文化產業發展中獨樹一幟。2013年東陽市文化產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成為東陽的支柱產業。
不久前由國家行政學院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舉辦的“創意·融合·集聚與縣域經濟發展”研討會上,上海社科院文化產業中心主任花建將“東陽經驗”概括為“規模集群、原創優勢、國際合作、聯動產業”。在他看來,東陽全市1747平方公里文化產業發展資源可劃分為數個定位明確、各具特色的“聚寶盆”,而其中最亮的明珠無疑是橫店。據統計,2013年實驗區入區企業實現營收92.67億元,上繳總稅收達10.81億元,較2011年翻了兩番;今年僅上半年稅收就達8.8億元,同比增長33.9%。
特寫:光影造夢
2012年6月,投資75億元、集各國建筑和萬種花卉于一體的“萬花園”項目和投資15億元、以上世紀20年代上海灘建筑為主體“夢上海”項目啟動之時,距橫店影視城上一次“大興土木”——建設華夏文化園,已經過了兩三年。
誰說橫店人沒有緊迫感?除了進一步完善對影視城旅游與拍攝分工的精細化布局,正在火熱施工、還未露出輪廓的“萬花園”,近來已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浙江大學等開展了一系列合作,為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想象一下:游客拿出手機對準史前猛獸、恐龍、巨蜥的標本一照,影像就在屏幕中“復活”了,栩栩如生地嬉水、捕食、與你互動打招呼;到了夜晚,照樣有好戲——40多分鐘的多媒體水上秀,魚、龍、花、鳥、人物都可以從水中“走”出來,組成一個個中國傳統故事……
橫店明清民居博覽城一片竹林掩映的徽派建筑深處,有家浙江紅點影視制作有限公司,它也是打造“花容”的一支不可小覷的科技力量。作為首家入駐實驗區的影視后期制作公司,紅點的到來,使得多年前徐文榮“拿著劇本來,帶著片子走”的展望成為了現實。很快,訂單紛紛上門,公司規模擴張至50多人。但與其他中小影視企業一樣,為了籌措資金,總經理施雄廣跑了多家銀行,都因沒有固定資產抵押被拒之門外,好在,政府和相關部門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優質服務,橫店集團也為其解決了一部分資金問題,幫助施雄廣度過了融資困境,下一步,公司計劃上市。
2014年A股“聞影起舞”,各大影視公司借殼、并購此起彼伏,以盛產影視劇著稱的橫店更是資本浪潮洶涌:唐德影視、千乘影視、新麗傳媒IPO,印記傳媒、歡瑞世紀紛紛借殼上市,盟將威影視、花兒影視等陸續被并購……據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管委會統計,目前560余家入區企業中,已有15家已經或正在通過各種形式上市,這在全國影視基地中又被視為是一個奇跡。
憑借精良的制作和出色的視效,由浙江橫店影視制作有限公司參與投拍的3D動畫大電影《龍之谷:破曉奇兵》成為2014暑期檔一匹黑馬,影片特邀金牌制作人比爾·伯頓領銜的好萊塢團隊加盟,講述的是一個“完全按照全球市場標準來打磨的”關于愛和勇氣的冒險傳奇。“國際協作是電影市場大勢所趨, 走出去 才能實現繁榮共贏。”公司董事長劉志江說,“我們正在拍攝的《一千零一夜》也是一部中美合作的奇幻動作大片,且大部分場景就 發生 在橫店!”
“人們都說橫店是制造驚喜、實現夢想的地方,未來,這里還將建起一座集營銷、會館、攝影棚、后期制作、演員公寓、星光大道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 夢工廠 ——影視產業中央商務區和一個以空中旅游為主題的通用機場。”橫店第二代掌門人徐永安說。為了打造集文化、觀光、休閑于一身的復合型、立體化、可持續發展旅游目的地,橫店亟需讓自己飛得更高、望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