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監控中心。
義烏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上,溫州百豪機械有限公司展示新一代電機高速電腦印刷流程。
多重制約
星星之火難燎原
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無論是高新企業還是新產品,其數量和質量,溫州仍遠遠落后于杭州、寧波。我們所看到的一些成長性較好的企業,也只是局部優勢甚至是個體優勢,尚未形成區域性的規模優勢,猶如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勢。
制約溫州高新企業成長的瓶頸在哪里?我們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溫州市發改委主任方勇軍。他認為,不能離開歷史發展背景來看問題。溫州經濟先天不足,當年浙南是前線,重大項目的工業布局都在浙北、浙東,溫州為數不多的一些國有企業也是以做生活資料為主,而不是生產資料。溫州的手工藝產品因為沒有產業基礎,缺少技術優勢和設備支撐,接近于農耕生產。因為家底薄,造成溫州沒有一家產值超千億的企業,溫州最大的企業正泰集團,去年的營業額也只有300個億。缺少行業領軍企業,猶如打仗缺少了指揮官,難以形成集群優勢。
我們繼續提問,除了歷史原因,眼下阻礙溫州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他認為是有的干部擔當不夠,工作速度和效率不夠,不敢撲進去玩命干,不敢突破現有的政策,不敢放手去做很多協調工作。他說有的事情杭州行、紹興行,到了溫州就不行。他的這個觀點在我們去龍灣一家激光企業采訪時得到了印證。這家名為溫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的企業,總工程師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總經理是省千人計劃專家、溫州市特聘專家,他們研發的激光產品已進入應用階段,中試期缺200萬元資金,因為沒有抵押物,龍灣的銀行不肯貸,因為政策上的限制,有關部門不敢提供扶持資金,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區區200萬元難倒了一家本可以快速成長的高新企業。
在企業采訪中,好幾位企業家提到產品仿冒問題。由于溫州人模仿能力特強,一個新產品剛剛研制出來,剛剛投放市場甚至還沒出廠,就已經被人仿冒了。按照南存輝的說法是前面創新,后面收割。這極大地挫傷了企業家創新的積極性。
在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支撐上也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瑞安華威機械有限公司在上海松江以每畝50萬元征了50畝地,建了新廠。董事長解釋說,想擴大再生產,當時瑞安拿不到地,即便能拿到也得七八百萬,于是跑到松江投資辦廠,除了地價便宜,還有大上海的人才優勢和品牌效應。前面提到的巨一集團因為找不到技工,自己出錢與當地教育部門合辦技工培訓學校。
此外,企業家們反映比較多的是政府在公共產品的供給上,包括硬環境的打造和軟環境的建設不夠給力。
作為市場的主角,企業主的思維也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我們在與數十名企業董事長或總經理面對面的交談中,發現急功近利的心態依然存在,今天投資,恨不得明天就有回報。企業主在對人才的激勵上顯然也不夠大氣,我們走訪的幾十家企業的技術人才幾乎都沒有股權激勵,即便有也是很小的數目。